原文地址:书摘:丛兆桓忆虞俊芳作者:京昆戏语
虞俊芳家亦是彼时只一传奇,虞父本在法国做生意,传说虞家常用法语对话。虞父又是票友,故三子三女,除二子从事外交,其他皆下海唱戏,一子唱老生,三女则为老旦、小生、正旦。故曾组家庭戏班同和京剧团。
虞俊芳又为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之高足,曾演《红娘》《钗头凤》《堪玉钏》等荀派名剧。因此时李淑君常生病,故虞俊芳姐妹调入北方昆曲剧院,直至北方昆曲剧院解散,共约四载。
李淑君病了,磕掉了牙。这期间,金紫光和我商量过好几次,说把梁小鸾、李再雯调来。李再雯是小白玉霜,评剧院的,紫光想把社会上有点名气的演员,调过来直接当主演。虞俊芳原来演京剧,昆曲都是到北昆后学的,她很聪明,学得很快,《奇双会》还可以。她替李淑君,什么B组都是她。李淑君病了,她就上。其他人都是熟的,就她一个比较生,拉扯一下没问题。那时我又是演员队队长,给她说戏,第一出是《赠剑》,演《赠剑》是最多的,一年就能百八十场。《连环记》的貂蝉、《吴越春秋》的西施,还有《逼上梁山》,她演林娘子。李紫贵导的,原来在延安时金紫光演过,是京剧的,现在改成昆曲,侯永奎演林冲,我演张教头。她刚来,排的戏很多。她和姐姐虞俊声一起演《玉簪记》。
按,虞俊声为虞俊芳之姊,为女小生。姐妹同演《玉簪记》,颇称佳话。虞俊芳后亦曾演《李慧娘》,至河北某地演出时,因感冒嗓哑,乃由虞氏在台前演,洪雪飞在幕后唱,谓之“双簧”。
此一时段之演出预告,有虞俊芳、虞俊声之《赠剑联姻》,虞俊芳、白玉珍之《秋江》,虞俊芳主演之《霞笺记》及饰演西施之《吴越春秋》。
——《丛兆桓评传》P109-110 陈均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
===========================================
1963年,北方昆曲剧院丛兆桓、虞俊芳、李倩影参加拍摄故事片电影《桃花扇》,分别饰演吴次尾、郑妥娘、李贞丽。此时在上海戏曲学校向朱传茗学戏的李淑君为电影配唱了插曲。
中央电台出版的北昆经典折子戏CD,收录了虞俊声、虞俊芳1960年《琴挑.
偷诗》,虞俊芳1974年《浣纱记.思越》录音。
网络上还拍卖过虞俊芳1970年代演出现代戏《海港》选场的节目单。文革后,虞俊芳在北京京剧院一团的演出剧目有《凤还巢》《野猪林》《红鬃烈马》等。
李淑君1930-2011
虞俊芳1935-1997
洪雪飞1941-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