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贴:以昆曲的经典方式书写中国精神

$
0
0
(  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以专家身份评点:这么复杂的历史人物,庞杂的历史背景,能作如此展现,非常难得,这是一部具有思想高度的剧目。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把简单的变成精致的,《顾炎武》要继续打磨成经典。)

原创昆剧《顾炎武》呱呱坠地,被两大节会预定为开幕大戏 ——

以昆曲的经典方式书写中国精神

摄影 郭 峰

8月31日,原创昆曲大剧《顾炎武》在昆山保利大剧院试演。这部剧还孕于腹中之时,就已被两大节会预定为开幕演出:10月的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11月的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呱呱坠地之时,全国戏剧界权威专家前来“鉴定”,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也说,一台好戏,用昆曲的方式书写了中国精神。中国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则评价,江苏省演艺集团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拿出的这部原创剧,对中国文艺界的创作都有启示意义。

孕育

从换剧本到编导演“金三角”

昆山当然有顾炎武情结。顾炎武,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中国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习近平总书记将顾炎武列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妇孺皆知。

昆山当然还有昆曲情结。昆山是昆曲的诞生地。用顾炎武家乡的剧书写顾炎武,让昆山两张金名片叠加,2015年成立的中国最年轻的昆团——昆山当代昆剧院把创排《顾炎武》定为开团大戏。谁知,曲折3年之久。

行家明了:顾炎武这个题材不易写。正如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所言,顾炎武背景复杂,经历很多,很伟大,但转化为戏曲人物,难度很大。第一个剧本无法搬上舞台,这几乎是毁灭性打击。昆昆不气馁,本着实事求是、务求精品的态度,咬牙重来。换编剧,换剧本,无数次修改,并引入全新项目机制。

层级提升——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指导,省演艺集团联手昆昆共同担任出品方。特邀国内最新锐编剧、两度“曹禺奖”获得者罗周重新撰写剧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担任导演,国内文武老生第一人柯军扮演顾炎武,梅花奖获得者李鸿良,戏曲中青年名家张大环、龚隐雷、钱振荣、施夏明等加盟。仲呈祥说,这个团队,国内顶级。

罗周不求为顾炎武详尽作传,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以跳跃式的节奏、折子戏的体例,用关键节点串起顾炎武一生。全剧分思归、诀母、惊碑、对狱、荐试、问陵六出。“初别母、再别友、三别妻,我今真个伶仃了”,罗周说,“我喜欢这句台词,不仅因为从编剧技法上说,它提示了受众全剧‘三别’的结构方式,更因它在孤冷中使我感到一种灼热。”

锻造

从剧场“暴君”到“学霸”剧组

到昆山采访,记者竟然坐上了卢昂导演上海牌照的私家车,“整个8月都在这里,把自己的车开来行动方便”。

然后在剧场,听到他咆哮,“我在生活中是多么腼腆的一个人,但是到了剧场就变成暴君,实在是差一点点都不行。”

卢昂的导演履历十分显赫,执导作品70多部,代表作有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淮剧《小镇》,昆剧《司马相如》等。罗周的剧本10800字,卢昂的导演阐述写了1.2万字,除了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也是全剧组的辅导教材。

7月7日,《顾炎武》在南京建组,从南京到昆山的排练“双城记”横贯整个“三伏天”。“这个戏成型很快,7天就排完了。但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在磨砺、细抠,追求精致和极致,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很多就是在这些细节的手工打磨上。那个过程,如同修炼。”

卢昂在导演阐述中写道,《顾炎武》是一出诗意、隽永、雅致、浪漫,具有强烈中国文化气派、博大人文情怀,充满苦痛、挣扎、反省与哲思的抒情历史昆剧。这如何在剧场体现?“对于观众来讲,只有真正的感动才会有剧场效果,和伟大不伟大无关。苦难中的坚守,深情中的坚韧,这是我对音乐主题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戏的气质要求。我们努力走进顾炎武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去概念化地拔高。他的伟岸和价值,让观众通过他做的事去感知。”

卢昂惊讶地发现主演跟他一样热爱书写,“柯军每天都在写角色手记,我很少见到这么勤奋、爱动脑子的演员。”

排练季,柯军瘦了约十斤,身累,心累。7月11日的手记很惨。一早扎靠练功,之后排练《诀母》,下午约了康熙的扮演者施夏明一起到明孝陵,实地体验第六出《问陵》。一路走过神道、金水桥、享殿、阴阳门、升仙桥、甬道口,直到“此山明太祖之墓”的小山前,研读剧本、揣摩人物心境、设计调度……谁知因每天排练量太大,走路太长,返程时,痛风突发,青筋爆出,脚背红肿,脚迈不开步,几乎是爬上了车……

8月31日上台前,柯军打开电脑中的顾炎武画像,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作为昆山人,演绎家乡先贤,柯军视为幸运和担当。顾炎武文武兼备,年龄跨度大,柯军需武生、老生、老外应工,跨行、跨家门,而这些正是柯军所长。

与一般剧组不一样的是,这个剧一戏两版,传承同步进行。名家组将戏排出的同时,就将戏教给昆昆的青年演员,9月1日也进行了首次试演。

期待

呈现昆曲纯粹性 抵达文学大境界

《顾炎武》剧本与班底确定之后,就被两大节会预定为开幕大戏,可见团队的品牌信誉。团队没有辜负众望。昆山作家杨守松说,编导演,均具没有金刚钻不会揽瓷器活的实力。

中国艺术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顾炎武》保持了昆曲的纯粹性,唱念做表的古典品质得到充分保证。《顾炎武》也保持了文本创作的文学高度,既有传统的规范性,又有文学的大境界、文化的大气象。

马也老先生说他从语词到曲唱,过足了昆曲瘾。导演出色,艺术样式可圈可点。而罗周的曲词,“达到了孔尚任《桃花扇》之前的昆曲创作水平。”虽是古代题材,《顾炎武》却是今人写给今人看的重大作品,是难得的知识分子戏。中国精神没有顾炎武是不行的,他不是一般的爱国者,他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巨匠与思想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之薇评价,《顾炎武》的表演最大化尊重昆曲本体和传统,让人看到表演的光芒。柯军塑造人物,发挥行当优势,每一场都有观赏性。演员配置好,配角也发光。“从中能看到江苏昆曲的好传统,全本独立成剧,各出单独成折,按照昆曲的创作规律来做,就能出新经典。”

首批观众也挑了不少“刺儿”。昆曲过于圆满、精密的结构,是否限制了人物刻画?多媒体的运用,是否太写实花哨和抢戏?从舞美到表演,是否太满?人物设置是否可以更加多样化……

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以专家身份评点:这么复杂的历史人物,庞杂的历史背景,能作如此展现,非常难得,这是一部具有思想高度的剧目。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把简单的变成精致的,《顾炎武》要继续打磨成经典。本报记者 王晓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