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台湾观感之二 细节台湾作者:我的外婆
台湾观感之二 细节台湾
在台数日,你处处可以从细节中解读出不一样的台湾,那是经年累日形成的。也许他们并不富裕,却并不妨碍他们对精细生活和工作的追求。
细节中,可以感知我们距离文明有多遥远;细节中,常常感喟教育需要承载多少负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可以在三十年或更短时间内完成,而精神的崩塌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修复。
他身上的马甲注明是义工,从穿着看并不富裕。他正认真地从地上的清洁物中分拣出可以回收的物品。
小巷中明晰的人行道,狭窄的小巷边紧贴边沿的停放车辆。台北很繁忙,台北不拥塞。在不繁忙的地区,更加井然宁静。
地铁站的等候标志线,即使是上下班时间都会默默走到后面排队。
电梯上不管多么拥挤,都会自动将左边空出给那些急于赶路的人。我刚刚回到国内机场,在电梯上就遇到很多同机返回的同胞并排站立,已经淡忘了这样的规则。
雨后图书馆的雨伞。其实,街边小店都有供放置淋湿雨伞的架子或桶。
公交车、地铁的第一排或近门处都会设置方便老人的博爱座。没有行动便利的人为了自己方便而占用。
很多便利店外供人休憩的桌椅,很干净,旁边报架上有免费阅读的当日报纸。
阿里山奋起湖旧车站。这里和阿里山上的小火车站改成博物馆,记忆着一段文明发展史。绝不会轻易拆掉!
九份的废弃金矿开辟成博物馆式景点。你首先要在红线这边等候,限制在十人内,成组入内参观。山上还有矿坑博物馆和黄金博物馆。动画片记录着矿山和矿工的历史,那是父辈与人类文明共同生长的历史。即使那段历史与日本殖民史交织在一起,却并不是那么血泪,至少没有深深的仇恨。我不知道向我这样怀着对那个民族的深深仇恨对我们民族的成长是否是一件益事。而且我们这一辈正将仇恨传递至下一代。
是谁让我们背负着这样的精神枷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