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台湾印象: 一国两国、一国两府、一国两制

$
0
0

Impressions of Taiwan:  One country two countries; One country two governments;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平安夜(2010-12-24)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长荣航空BR719航班直飞台湾桃园机场。这次来台“自由行”是应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國(Kwang-Kuo Hwang)教授、义守大学管理学院彭台光(TK Peng) 教授之邀,就全全球化中民族文化及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research)之话题进行学术交流。在台北与黄光国教授及其领导的台湾心理学界(包括来自国立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学者们进行了研讨。在高雄与义守大学彭台光教授及研究团队、以及正在高雄访问的香港科技大学管理系的樊景立(Larry Jiing-Lih Farh)教授进行了交流,给博士生们做了“继承和超越霍夫斯泰德”(“Inherit Hofstede and go beyond Hofstede”)的讲座。

 


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的大门朴素而不失庄严



在台五天的时间里,看到无数的来自大陆的旅游团,在青天白日一片红的旗帜下合影留念,颇有感触。对大陆游客来讲,台湾既十分熟悉又万分陌生。比如语言、文字、哲学、饮食等等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但大陆台湾说的是即相同又不同的话(普通话vs国语),写的是即相同又不同的字(简体字PK繁体字)。

 

汉字的简繁之分对大陆人来说没什么,因为虽然写的是简体字,大陆人一般或多或少都能认繁体字。有一次,出租车司机不相信,指了十几处招牌让我一一辨认,当看到我都能一一对答时,他那满脸诧异的神情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台湾人就比较惨了,他们对简化汉字基本上是个字盲。不过遇到的台湾大学生和博士生们,他们对简体字都能轻松浏览,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功劳。另外,台湾的许多新闻网(比如说《中央日报网》都有简体中文版)。大陆的电视(包括CCTV)和电视剧在台湾也可以看到。

 

台湾与大陆毕竟是敌对了半个多世纪的对手,在台湾许多黑白是非都是与大陆反过来说的。比如,在台北的“忠烈祠”里纪念着国民党烈士的英灵,戴笠排名第一。记得2010年夏天在大陆的重庆渣滓洞纪念馆参观,戴笠是头号特务头子,是人民公敌。还有就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台湾是个曾经被日本长期统治过的土地,台湾社会从城市风格到人们对细节的关注有日本文化的影子。

 

这几天我一人独自在台北和高雄的大街小巷转悠,发现台湾是一个颇有人情味的社会,人民的平均素质普遍较高(与大陆的平均值相比),从出租司机、宾馆前台、夜市小贩、到大学教授,他们对人很有礼貌。走在马路上,起码在视觉上看不到有什么“刁民”,很有安全感。在政治上,无论是支持蓝或绿,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快速发展非常了解,也非常欢迎大陆游客(“陆客”)来台自由行。我对台湾的学者、亲戚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们叫你们“台湾同胞”,你们叫我们“陆客”,你们的叫法可没我们的亲切哦!

 


黃光國(Kwang-Kuo Hwang)教授(右四)不僅是臺大終身教授,而且名片上還印有“總統府國策顧問”之頭銜。感謝黃光國教授及臺灣心理學界的重磅學者们對我的热情接待。


主办人说不好意思,在台大的海报上我的名字“Tony Fang”写成了“Tony Tan”。


这就是台大校园里著名的浪漫的“椰林大道”。

 


圣诞节期间的台北摩天大楼“101”


十二月底的台北街头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 - 如此英俊潇洒的“国军”让大陆旅游团的游客们眼睛猛然一亮。我突发奇想:台海两岸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位于台北的忠烈祠


忠烈祠

 

 

 



无论是在重庆的“渣滓洞”,还是在台北的“忠烈祠”,读到绝笔书我的眼睛都有些湿润。





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介绍说这里收藏着从大陆运来的680万件文物,这个数字准不准还有待考证。

 


无数的大陆旅游团在兴奋地合影留念。



大陆旅游团


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之一


2010年台北国际花博正在开办之中

 
台北捷运圆山站









在台湾似乎人人都有摩托车。




中山北二路:我住在这里的一家宾馆里,想到了我求学时代的上海徐家汇。



中山北二路



导游在解释如何看风景



在去九份的路上


最右边的海藻油炸酥味道不错。


坐在这里一边吃着大排档,一边听着看着大海的咆哮,真爽啊!但不时心里会有台湾再大不过是个小岛的纠结。让我纠结的还有台湾从来不敢对美国说“不”的窝囊。



 


九份到了。好多人发音发成“九分”,这不对,应该是九份。讲到九份,这里面有个故事:

 

九份是位于台北东北方向的一个著名的海滨山寨。“九份”这个名字源于山上最开始只住着九户人家,由于山高路远,每次下山购物极不方便,所以这九户人家约好,若某家的媳妇下山买东西,每次都一定要买九份,据说连安全套也不例外...

 

九份,八十年前这里曾是金矿开采地,由于当时这里是日本的殖民地,金子全被运到了日本。在九份到处可见到日本游客。


九份的小吃街 - 让人联想到云南丽江和重庆朝天门的小吃街 - 这里真是吃相百出啊。

 


九份的茶楼


九份的咖啡厅

 


九份:台湾电影《悲情城市》当年就是在这里实地拍摄的哦。



甜芋头汤

 

台湾的小吃丰富多彩,玲琅满目,最重要的是干净,吃了放心。



花生卷冰淇淋


12月26日晚,在台北的表妹、她的先生、还有她学传媒的老同学们在台北这家著名的“莫宰羊”招待我,感谢!

这里吃饭需稍微排一会儿队。“莫宰羊”是闽南话“不知道”的意思,暗喻:你来了就知道,不来就不知道。

 

台北的明水路:这里依山傍水,据说是台北最贵的地段之一,每套公寓在百万美金以上。

 


我忍不住要到昔日老兵住过的眷村来看看




 


到台北亲戚家,高兴啊! 墙上是海棠叶般的“中华民国地图”。我的表伯是当年从广东大埔抓到台湾的老兵。表伯是个硬汉,但讲到往事,他泪流满面。

 


路过台湾教育部。两岸政府教育部门的携手使两岸高校已有合作项目。2011年台湾将开放大陆学生自费来台留学。

 


我到达台北中心火车站,准备去南部的高雄市。

 



 


从台北坐捷运(高铁)南下去高雄非常方便,发车频繁,且只需一个半小时就可抵达。

 


台中站到了。

高雄站(左营)到了。

 


出租车司机老伯叫吴信明,他虽然不知道斯德哥尔摩在哪里(问我是不是在美国什么地方),但他很健谈,他为高雄而自豪。老伯戴的帽子上印着“陈致中”的名字,看来老伯是挺绿的啊!

 


我注意到,跟我讲着讲着,老伯把“绿帽子”给摘下来了. . . . . 好可爱的老伯!



老伯说他为什么支持绿党呢,因为是謝長廷把高雄的爱河从原来的一条臭水沟,变成现在这样一条清澈的河。他说,从前爱河上到处漂浮着死猪死鸭子,奇丑(臭)无比,现在爱河上轻舟荡漾,人们乘船、休闲、钓鱼。看来对老百姓来讲,民生永远是最大的政治。

 

欢迎来高雄!


高雄著名的风景点春秋阁和龙虎塔

 


高雄市的标志性河流 - 愛河

 


愛河桥上的一对愛人

 

爱河边



银耳汤





街头便当(盒饭)



高雄街头



高雄街头



快餐厅



餐厅的桌子上尽是帝王将相的名字,一开始没注意,我一屁股坐到了“黄忠”的位置上。

 

“光绪”的位置还空着呢


新台币除以4.5即为人民币的价格





蔬菜原汁水饺皮

 


国立中山大学座落于高雄的大海边,与大陆隔海相望。

 

 



中大文学院

 


在中大海滨路上遇见的大学生情侣,让我想到琼瑶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台湾经常看到女生戴口罩,但男生不戴。据说是感冒了戴口罩。

据说左边的高楼是高雄的经适房

 


经过高雄的“春风槟榔”。



原来这是一片菠萝地呀



到了高雄的义守大学(I-SHOU UNIVERSITY)




“本电梯全停”指的是请各位放心,该电梯在每层楼面都会停。

 

我报告会的题目是“继承和超越霍夫斯泰德”。

“狂贺”这种说法好像在大陆看不到,斯文的教学楼里这一个个的“狂”字张扬出读书人的酸甜苦辣。


在高雄的义守大学与彭台光教授(T.K. Peng前排中),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林教授(Timothy C. Lin,前排右一)以及博士生(后排)合影。



义守大学的社区夜景



到义首大学的实习餐厅去吃晚餐。


沃尔!台湾的羊肉真不错
 


回到酒店,鸟瞰爱河之夜景。


爱之舟


咱到夜市去瞧瞧

 

 







拉茶


印度拉茶的味道真不错,拉茶妹妹态度好好!



高雄六合夜市的胡椒饼是这次我在台湾吃到的最好吃的小吃之一:按做烧饼的方法做包子,在肉馅边塞入大量的小葱。

 






高雄胡椒饼:河北烧饼的外衣,湖北汤包的内涵,广东点心的造型。

 


台湾水果释迦,我一口吃了俩。

高雄市六合夜市的90后看摊妹

 


在高雄可没有小姐给你洗脚按摩;干此活儿的几乎全是盲人(台币除以4.5是人民币)。

 

看台湾电视让我学了不少繁体字,比如“懇丁”(垦丁)。实话实说,我非常喜欢听台湾女生说的国语。


垦丁可以说是台湾的“三亚”,这次时间太紧,下次来台,一定要到垦丁去看曙光,去看海。


台湾电影人吴念真正谈到伤心处....

 


我的亲戚向我解释说,此人是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猪哥亮,他曾经“人间蒸发”,可现在又复出了。

 

台北市长郝龙斌在谈台北的跨年运输的准备情况。

 


挺震撼的一件事:在台湾的宾馆里有CCTV看!

 


王参议员说“我要送他一颗子弹。”


 

 


在台湾能看到大陆电视剧


二十九日上午八点十分乘长荣BR797从高雄飞广州,不到一小时,九点多一点就飞抵广州。经过广州边检,发现按所持护照只有两个通道可排队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要么是“中国公民”(Chinese Nationals),要么是“外国人”(Foreigners)。台湾同胞都需要站在“外国人”的通道上入关。听到有人在感叹:“好奇怪,我们成了外国人” 是啊,对许多台湾人和海外华人来说,回到中国大陆有回家的感觉,但是目前大陆的许多政策框架和称谓却在不时地提醒他们是“外国人”。

 


 

 

其实台湾同胞比海外华人好像要高一等,台湾同胞回大陆只需有一个绿本本/“台胞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取代“中華民國護照”。什么时候海外侨胞也能持一本“侨胞证”什么的来往大陆,而不需要考虑办签证,那该多好啊。此事若能办到,那将是中国政府为千万海外华人华侨办的一件实事。

 

访台五天,让我一直琢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读台海两岸貌似怪异的关系。这是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课题,西方国际政治学教科书上也无先例可查。大陆和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传媒、社会、军事、外交上的关系错综复杂,加上美国在中间插一脚,两岸目前很难静态比较,需要动态把握。构建台海两岸的共赢互动需要卓越的政治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或许还要有超越“一国两制”的勇气、智慧和愿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我想是不是可以用阴阳动态模式来解读和畅想,即:一国两国、一国两府、一国两制。

 

“一国”指的是两岸互动的底线,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的“大中国”概念。这个“大中国”概念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在现有的国际关系框架的边缘运作。在这个“大中国”的概念下,大陆和台湾之间各种非武力的政治互动、政治互补和政治互存、以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相互竞合和相互博弈都是可以尝试的,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区域政治的大博弈中,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崛起赢得宝贵时间和经验,有利于超越现存的东西方范式的、更包容的、更理想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诞生。两岸是手足之情的两兄弟,大家经常沟通,在一起吃饭喝酒谈家里的事儿,谈孝敬父母的事儿,谈泡妞的事儿,谈娶媳妇的事儿,谈今后发展的事儿,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来牵线。同时,两兄弟咱们各自先管好各自的地盘,做好各自的事情,积累经验。所谓的“两国”、“两府”和“两制”,我指的是在“一国”的底线上两岸政治互信、互动、竞合和博弈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的内涵可以商量,它们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来台湾,自然会想到两岸何时统一的话题。我的直觉是,从短期来讲,大陆与台湾谈统一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台湾,尤其在台湾的年轻人当中,还远远缺乏社会基础。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从三十年(或许是一百年)河、东三十年(或许是一百年)河西(包括中美关系的动态走向)的阴阳规律来看,在未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大陆和台湾是一定会统一的。

 

不管阻力有多大,不管时间有多长,两岸统一应该说是天命。我猜想,统一后的国名既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也不叫“中华民国”(The Republic of China)。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百川归海,继往开来,就叫“中国”(CHINA)。

 

房晓辉 TONYFANG

2010年12月31日于中国广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