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喜欢旅游,但对两个城市充满向往,一个是拉萨、一个是南京。高血压兼易患感冒体质,拉萨之行始终不敢轻易尝试,去趟南京倒是容易实现的,借第二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契机,开启了期待已久的金陵行程。
高铁改变生活,犹记儿时,先父首次赴当时最热门的江浙沪一带旅游,要从北京站坐一宿的卧铺。而今乘高铁至南京,不过三个多小时,途中仅济南西站停靠三分钟。
南京南站内直接换乘地铁,由于前后共看五场戏,选择住在距剧场较近的大行宫。虽要坐8站过去,却快得很,十几分钟即已到达,大行宫地铁站内,一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壁画格外醒目,也成为这坐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出地铁站时,正逢天降细雨,交织如烟,道路上梧桐叶落,一派深秋的气息。
江南剧院和紫金大戏院仅一街之隔,自大行宫步行而去不足十分钟。荔枝大剧院在鼓楼,也不算远,向西至新街口再往北拐,乘车不过三四站地。
六朝古都,可游览之处甚多。大行宫地处市中心,去各处均很便捷。尤其南京的街道正南正北,容易分辨,故此次旅行环节非常顺利。
假如到南京只能去一个地方,就会选择中山陵。千里而来,理应前去拜谒孙先生,所以第一站先向东行进。
车驶进钟山,红黄绿各色树木立即映入眼帘,金陵最美的秋景名不虚传,很多市民在其间散步锻炼。中山陵区别于古代帝王陵寝之处恰恰在此——既是人民缅怀伟人之处,又是群众休闲之所。
南京博物院西边的明故宫遗址仅剩下几块旧基石,如今完全改为市民公园,搞展销会之类大型活动使用,无甚趣味。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占地面积不小。南北中轴线主体建筑为革命烈士群雕像、纪念馆、纪念碑等系列建筑物,有的烈士牺牲时年仅十几岁、连相片和画像都没能留下,令人见之心酸。
狮子山脚下为仪凤门,西出仪凤门还有两座复建建筑。水运码头必有天后宫,供奉妈祖娘娘,保佑航行平安。另一座为郑和纪念堂,大书其下西洋的历史功绩。
南京至扬州尚无快车,需要四五十分钟,扬州站地处扬州西郊,自火车站乘公交车到达市中心居然也得四五十分钟。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著名街道如今成为旅游胜地,扬州是东关街。可惜此街已被整修的毫无趣味,两侧商户如出一辙,复建的扬州城东关亦平平无奇。只有东关外的京杭大运河堪称流动的文物,至今仍在发挥其作用,诉说着它隋朝至今的千年过往。
除去大雄宝殿,感觉其他殿堂仿佛承包出去了一般,随意摆几尊佛像就放上功德箱,有一间殿内甚至陈列着所谓“梁红玉战金山时擂过的战鼓”,真能把人气乐了。这种对文物的另类破坏方式,比焚香更甚。
慈寿塔因维修已暂停入内,不过山顶同样适合观景,果然江天一览,令人心旷神怡。西津渡在金山与北固山之间,受扬州东关街的负面影响,如果不是打算在那里用餐,也许都没兴趣去了。但一走进西津渡街,马上感到不虚此行,整条古街保存完好,两侧小店最大程度保持着原有风貌。狭窄的街巷、脚下的石板,全是历史,很有味道。
北固山公园正门目前正在喷漆,所走的临时门却意外收获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线,东吴名将太史慈墓、鲁肃墓便在途中。
南京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的记忆在这座城市中比比皆是,大行宫附近就有不少。梅园新村纪念馆隐藏于街巷深处,陈列室分散在几个院落,甚至隔街相望,从另一个角度使参观者感受到老一代革命家低调而艰辛的工作经历。
总统府与居住的酒店近在咫尺,故选择返京当日上午、最后一站才去参观。进入标志性的大门后,径直依次为长廊、会客处、礼堂、工作人员办公楼、领导办公楼,整体上与现在的机关单位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总统办公室内的摆设今日看来也很平常。无非建筑风格前中后西,浑然一体。
看戏方面也小有遗憾。江苏省京剧院与南京市京剧团江河日下、风光不再。稍微对戏曲有所了解的观众都知道,如今南京的昆曲要比京剧强之百倍,此行偏偏没有正经看一场江苏省昆剧院的戏。游览朝天宫时特地到该院工作地江宁府学门前一望,感受几许张继青先生等四代艺术家的气息,今后有机会再专程来听昆曲吧。
南京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动车过多,并且基本不遵守交通法规。偶尔还能遇到个别礼让行人的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则从来没有过,以至于走在马路上就会有些不安全感。
江苏地处南北交界,饮食上非但习惯,而且喜欢。然而酒店里没有暖气,用空调取暖始终不太适应。这次赶上的天气很好,只后半程的雾略煞些风景,深秋季节仍是十七八度暖洋洋的,身上的棉服、毛衣简直穿不住。然而念念不忘的,反是刚到时的那阵烟雨:因为那才是我心目中的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