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全家福#
这是我与之相处比同家人相处还要多的一群人。今天凌晨,环球时报中文版编辑部做完狗年最后一期报纸,深夜时分,拍下夜班的这张“全家福”。
我一直认为,有一个长期供职的单位和几个亲密的同事,是人生的一种福气。照片里有的人奔四奔五了,但他们刚来报社时,都是二十多岁。环球时报陪伴他们度过了人生的一段宝贵时光,他们一边在这里工作,一边建设生活,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我很怕报社衰落,这些人被迫去社会上漂泊,新的工作收入低,还受气。环球时报管理层为工作倾尽全力,我承认自己很清楚我们对国家利益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首先想的是怎么让这些人好。所幸环球时报2018年的广告等收入在回升,新媒体更上一层楼,市场的老虎在凶恶猎食,但我们是跑得最快的角马之一。
总会有员工辞职,我们拦不住,唯有祝福他们。但有的人在外面没混好,希望回来,我们从不拒绝。我很传统并且刻板,我就是认为,单位应当是员工的家。既然是家,就允许一个人进进出出。
一定有人愿意指出,这一切是糟糕透顶的管理。我发自内心接受这样的判断。至于十几年前与我们各领风骚的媒体很多倒闭了,还有的衰落了,但环球时报一直在保持着一线媒体的影响力,我觉得唯一的解释应该是我们实在太幸运了。
我一直认为,有一个长期供职的单位和几个亲密的同事,是人生的一种福气。照片里有的人奔四奔五了,但他们刚来报社时,都是二十多岁。环球时报陪伴他们度过了人生的一段宝贵时光,他们一边在这里工作,一边建设生活,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我很怕报社衰落,这些人被迫去社会上漂泊,新的工作收入低,还受气。环球时报管理层为工作倾尽全力,我承认自己很清楚我们对国家利益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首先想的是怎么让这些人好。所幸环球时报2018年的广告等收入在回升,新媒体更上一层楼,市场的老虎在凶恶猎食,但我们是跑得最快的角马之一。
总会有员工辞职,我们拦不住,唯有祝福他们。但有的人在外面没混好,希望回来,我们从不拒绝。我很传统并且刻板,我就是认为,单位应当是员工的家。既然是家,就允许一个人进进出出。
一定有人愿意指出,这一切是糟糕透顶的管理。我发自内心接受这样的判断。至于十几年前与我们各领风骚的媒体很多倒闭了,还有的衰落了,但环球时报一直在保持着一线媒体的影响力,我觉得唯一的解释应该是我们实在太幸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