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婚姻并非必需品。单身和结婚只是不同的生活状态,没有孰是孰非之分。

$
0
0

2019-1-22【红博士谈婚姻:】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对于一个人格独立的人来说,我想结婚,是因为我遇到了那个对的人,我笃定和他共度余生是更为幸福的人生选择,而不是被亲情绑架、被外界裹挟下的将就和妥协。

这届年轻人不随便结婚,不是觉得婚姻不重要,反而是觉得婚姻太重要。

不随便结婚,才是对婚姻的基本尊重。

还没遇到对的人,我不会随便结婚

一个网友发帖说自己大学毕业6年了,跌跌撞撞,转眼间就到了30岁这个尴尬的年纪。

身边的亲戚朋友们纷纷催婚,看着同事朋友成双入对,自己也时常感到孤单,但至今也没遇到那个让自己放心托付终身的人。

下面有个跟帖最多的回复是这么说的:世上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如果还没找到对的人,我情愿不迈入婚姻。

比一辈子不结婚更可怕的,是嫁错人。

“你都多大了还不结婚”“比你小的都生二胎了”“再不找真的就被剩下了”……

环顾周边,有多少人,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还没想好要和什么样的人携手一生,就被推搡着进入一段婚姻。

于是,为了成全别人的期待,却唯独亏待了自己。和不爱的人草率步入婚姻殿堂,结果,积攒太多的将就都变成无从发泄的委屈。

记得徐静蕾在节目中曾说:“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对人的态度。”

有一天,我想结婚,是因为我们都三观成型,能理性客观地看待一段关系,并且清楚知道要和怎样的人共度余生。

年龄从来不是一个人结婚的理由,三观匹配才是。

余生不长,我一定要遇到那个最对的人。我们心灵上契合,那种灵魂相惜的感觉,才让生命酣畅淋漓。

还没实现经济自由,我不会随便结婚

有一天,我想要跟一个人一起生活,不是因为经济依附,而只是需要和另一个同样完整、独立的人分享人生。

想到《欢乐颂》里的安迪,本来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才华吃饭。

作为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三高”精英,前一秒可以轻松拿下千万大单,后一秒可以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小资生活。

面对有颜多金的小包总的追求,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就算单身,她也有能力过好一个人的生活。

相比之下,樊胜美一心想找个“摇钱树”,遇到善良的王柏川,要求对方在房产证加上自己的名字,受到对方母亲的阻挠,最终金钱成为压倒美好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钱不是婚姻的枷锁,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懂得要先谋生,再谋爱,自己挣的面包才更美味。

“强大很累,不强更累。”最能让一个女人自信的不是护肤品,而是money。

对于一个经济自主的女人来说,婚姻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我能被宠成公主,也能做自己的女王。

婚姻不是政治正确,而是以爱的名义

知乎上有个提问:

我们到底怎么看待婚姻?是把婚姻看做是爱情的结晶,然后期待那个正确的人出现?

还是把它看做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然后在共同目标、利益的基础上像寻找合伙人一样挑选自己的伴侣?

这个提问让我想到《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和吴老师这对丧偶式夫妻。两个人表面上相敬如宾,可毫无感情,只是以牺牲彼此幸福为代价的一场政治交易。

没有关心、没有体贴、没有爱,一个家庭拴住的只是两个冷漠的躯壳。

生活中,那些出于“父母之命”的“门当户对”,大多是社会地位、物质财富上的匹配,却忘记了婚姻中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地位、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开始一段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步入婚姻的理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把彼此看成一生挚爱。

婚姻里藏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有原则、不将就,才有可能遇到那个最爱的人。

单身对比婚姻,是不同的生活选择

《超级演说家2018》有一期节目是关于传统婚姻观和新型婚姻观的讨论。

新型婚姻观认为:

一段婚姻关系中,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没必要为了婚姻而改变原本的自己,自由婚姻才完美。

而站位传统婚姻观的傅首尔则认为:

婚姻里一定是需要妥协的。如果你渴望婚姻,需要婚姻,婚姻就是一种责任,我承认单身很酷,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酷得起来。

当然,有的人宁愿高傲地单身,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而有的人则想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就像俞飞鸿在访谈节目中说的:“单身或者婚姻,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可如果你选择了婚姻,就意味着更多的勇气、责任、包容和妥协。

世界上最美妙的事,不是模仿谁,而是活成你最初想成为的样子。

全文完

广州红博士婚姻心理修复中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