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大师Rudolf Nureyev(鲁道夫.努里耶夫)在POB
文/polly暴暴
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世界名团,POB当仁不让。
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芭蕾舞大师中,已故去十多年的鲁道夫.努里耶夫(以下简称努氏,1938-1993)当仁不让。
作为演员,他夺目的光彩,无数次闪耀在舞台上,同时被记录在许多的影像资料中,感动着一代代,一批批的观众,如撰文写之,定当洋洋洒洒,大书特书。
然而1983年开始担任POB艺术总监的努氏,在艺术生涯乃至人生的最后时间,可以说是另一种不同于演员的辉煌。
观众熟悉的POB演出碟《舞姬》,《睡美人》,《雷蒙达》,《唐.吉柯德》及《罗密欧与茱丽叶》等等,最早版本为俄罗斯编舞大师马厄留斯.佩基帕(以下简称佩氏)。而同为俄罗斯出身的努氏应邀来到POB后,将先人近百年前编排,已经在世界各地舞台上演出无数次的传统古典剧目,加入了很多他个人的元素,他在POB的成就中,很大一部分是改编了佩氏的作品,成为了POB常演至今的保留剧目。
努氏的艺术态度极为严格苛刻,近乎偏执,普通人往往难以忍受,在他编排的作品中可见一斑,比当年的佩氏更为注重情节,戏剧性,以及几近奢华的服装,布景和音乐等。任何一个细节只要映入他的眼帘,都有可能经过多次的锤炼。
除了努氏不可多得的艺术才华,当年的POB给予他很大的发挥空间,亦是努氏编排成功的一大元素,这与他辉煌的演员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优秀的演员也许并不是出色的编导,然而这两个角色对于努氏本人以及芭蕾,均可称作是极为成功的典范。
纪录片《舞者之梦——雷蒙达》片段,是记录POB排练努氏编排版《雷蒙达》的实况以及编舞和演员谈论自身的感受及对努氏的回忆的片子,对于这个操着带浓重俄国口音英语的已故大师,与他共事过的人们回忆起来,有说不尽的话题,虽然他当时因为苛刻的性格和病痛(1983年得知患艾滋病)的折磨,脾气已然十分暴躁和古怪。
片段:
同时努氏对于演员的发掘,更是为POB的辉煌,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80年代初中期,他发掘的一批演员中,很多人就此开始辉煌的艺术生涯,成为一代明星,而且有比较长的舞台生涯。
努氏发掘的明星演员中,最著名的有Sylvie Guillem, Isabel Guerin, Elisabeth Maurin, Charles Jude,Monique Loudieres以及杂志介绍过的 Manuel Legris,Elisabeth Platel等人。
Sylvie Guillem
Isabel Guerin
Elisabeth Maurin
Charles Jude
Monique Loudieres
努氏对于舞台和掌声的痴迷伴随一生,作为POB艺术总监的同时,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演员的身份,即使进入80年代后,因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他在舞台上已渐渐力不从心。
1992年初,努里耶夫已病入膏肓,医生宣布他将不久于人世。同年10月,他为POB编排的《舞姬》盛大首演,此时的努氏身穿芭蕾服装,坐着轮椅,之后让人搀扶着走上舞台,这也是努氏最后一次踏上舞台。3个多月后,努氏在塞纳河畔的寓所默默的离开人世,与他在舞台上创造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附:轶事1:努氏于1961年叛逃西欧,而他骨子里深深的俄罗斯情结,在其编排的作品中多处体现。直到1989年,年过半百的努氏终于踏上了故国的土地,回到了他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与恩师Anna Udaltsova紧紧拥抱,当年的恩师已是老态龙钟。此次重归故里,他还与长期担任马林斯基大剧院首席,当时年仅21岁的Zhanna Ayupova演出《仙女》。如今,努氏和当年的恩师均已作古,努氏的大幅相片一直悬挂在母校——瓦冈诺娃芭蕾舞学校的练功房中。而提起这段往事,笔者却联想到自称为某某的Last Dancer的李某人,与其将此人看做一名艺术家,不如当作一名热爱投机事业的商人,也许更能符合此人的真实面目。
视频:
轶事2:努氏80年代中期曾率POB访问中国,并来到中央芭蕾舞团观摩,虽然当时舞台上的努氏早已不见当年的风采,但他将本人执导的《唐.吉柯德》带来中国,并邀请当年的中芭主要演员赵民华赴法国,在POB主演了《唐.吉柯德》全剧。
注:本文图片视频资料均为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