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影1906年,平日不得开启的大清门
清朝时,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曾是闹市街道。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东单北大街明朝、清朝时便已形成。宣统时,南段称“东单牌楼”,因街南端有东单牌楼而得名;北段称“米市大街”,因街北为粮食交易之处而得名。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4年至1905年,各地督抚纷纷上书清廷要求举行立宪、实行变法。1905年9月24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出洋考察五人因在正阳门车站遇刺被迫延期。1905年12月7日考察团第一组端方和戴鸿慈出发。
1906年夏秋季节,考察团成员先后回国,向清廷汇报了考察各国政治等方面的成果,明确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慈禧太后于1906年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
清政府派五大臣从海外出洋考察归来时,带回一部放映机和影片在宫中放映,中途放映机发生爆炸,当场炸死一位官员。由此清室把电影看作不祥之物,在宫中禁止放映。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原静宜园以北(不属于静宜园)。碧云寺始建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据传是元朝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的后代阿勒弥(另一说法为“阿里吉”)舍宅为寺,当时叫“碧云庵”。
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大宦官魏忠贤又出资扩建碧云寺,并将于经未能使用的墓穴规模扩大,结果没有用成便因罪大恶极而在崇祯初年自缢后被戮尸。1644年,魏忠贤的党羽葛九思随清军进入北京,将魏忠贤的衣冠葬在墓中,成为魏忠贤衣冠冢。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在明朝的规模上又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新建成金刚宝座塔、水泉院、罗汉堂等建筑,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北京旧影,1906年。资料:blaurent】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