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贴:天津地铁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时期——1976-1984

$
0
0


天津地铁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时期——1976-1984
津门巴士 发布于 2019-07-21 20:00:00

前言

      天津的老地铁,官方一般称“既有线”,也就是从西站至新华路区间,从1970年开始动工修建,史称“7047”工程,于1984年12月28日起全程、双线开通运营,后来的历史资料一般也都以1984年作为天津拥有地铁的年份。其实从1976年开始,天津地铁就开始了就有了测试性质的载客运营,从1976年至1984年,修完一段开一段,分三期——新华路至海光寺、海光寺至西南角、西南角至西站(以下我就用一期、二期、三期指代,这都是我自己起的,非官方叫法),最终在1984年底全面开通。这八年,一边运营的同时,一边修,这段历史其实很重要,关乎着天津地铁载客运营可以追溯到的年份。可是这期间的资料少之又少,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一些,用这些历史的碎片作为素材,做一些罗列与推测,分享给大家,又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补充与纠正。


天津老地铁“一期”的参观券,注意右侧副券上的戳记天津老地铁“一期”的参观券,注意右侧副券上的戳记

      1976年1月(一说2月),老地铁一期(新华路-海光寺)开始对外参观试车。当时参观券上写着“1976-2”、“天津市地铁试车”的字样,但并没有标注票价,根据资料得知,这期间是有条件的对外运营,性质是“参观”,不是想坐就坐,需要凭单位发票或者开介绍信才能坐的。费用方面,估计是不收费的。大家注意到这个时间点,载客试车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开始的,地震之后,资料记载地铁工程暂停,但是已开通试车的这段,是否因此停运了呢?我又找到了带有1977年1月日期戳记的参观券,这种后盖的戳记,现用现盖,不可能提早很久盖出来,这说明在地震之后不久的1977年初,地铁还在搞试车参观,基本未受到地震什么影响,即便地震后有过停运,那也是非常短暂的。之后,从1977年至1980年的运营情况,尚无资料,只查到1979年,天津地铁工程恢复了施工。

1980年1月的《天津日报》关于老地铁“二期”开通的记载1980年1月的《天津日报》关于老地铁“二期”开通的记载

      1980年1月10日,天津老地铁“二期”通车,由海光寺延长至西南角。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隧道已经挖到了西北角,但是西南角至西北角之间没有做后续的铺轨等工程,因此未能开通西北角站。此时天津地铁共5个车站,长度5.2公里(包括以下的资料也都表明,二纬路站此时并未开通)。根据报纸记载,已经开始作为通勤使用了,运行时间为6:30-9:00、16:30-19:00,那么可以猜测应该是不再需要介绍信了,可以随便坐了。


1980年12月《天津日报》描述的天津地铁风采1980年12月《天津日报》描述的天津地铁风采

      1980年12月,报纸上对天津地铁的详细介绍,这个阶段的运营被称为“维护性试通车”。平均每天的运送2000人次。这份介绍上的有车时间与1月份的报纸上介绍的有些出入。不知道运行间隔是多久,是一个车来回跑呢,还是两个车对开呢?既然是单线运营,两车对开那就要涉及中途在某站会车的问题了。


1982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新购车辆的报道1982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新购车辆的报道

      1982年3月27日的报纸刊登了天津地铁新购6节车辆的消息。报道称“为了早日实现全日通车”。

1983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运营情况的报道1983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运营情况的报道

      1983年3月13日的报纸上,称从1982年10月开始试运营,既然提出了这个时间点,自然与1980年开始的试运营存在区别,结合报道中提到的“从早上六点半发车至晚上七点三十四分”这种全日运营的表述,以及每日运送人次达到5000人这个数字,那么我有理由猜测,1982年10月,经过增加车辆之后的天津地铁已经实现了在新华路与西南角之间的全日运营,比1980年1月开始的试运营又大大升级了一个水平。至于全日运营后,是单线还是双线呢?这个我还不得而知。另外,就是这个时期期间的1983年秋天,外国交通学者出目里利吕井来到天津,留下了一些关于天津地铁的珍贵影像。


1982年新购入的DK8A型列车(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1982年新购入的DK8A型列车(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运行中的天津地铁车厢内部(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运行中的天津地铁车厢内部(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起点站—新华路,或许是由于单线运行,有一侧出站口是封死的(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起点站—新华路,或许是由于单线运行,有一侧出站口是封死的(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临时终点站——西南角(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临时终点站——西南角(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西南角正在建设的新站口,样式美观(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西南角正在建设的新站口,样式美观(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1983年《天津日报》关于地铁“三期”工程上马的报道1983年《天津日报》关于地铁“三期”工程上马的报道

      1983年年底的报纸提到,当年10月份,“三期”工程(西南角-西站)全面上马,预计到1984年底通车。最终证明这个时间表执行的很好,没有画大饼。这篇报道里也提到,西南角至西北角区间之前已经挖好了洞,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情况。


1984年12月《天津日报》庆祝地铁双轨全线通车的报道1984年12月《天津日报》庆祝地铁双轨全线通车的报道

      1984年12月28日,老地铁双轨、全线通车,从此天津地铁拥有7.4公里线路,8座车站,一直运行了17年,直至2001年关闭改造。我们应当铭记我们敬爱的老市长,如果不是出身城建系统的他凭借敏锐的眼光和魄力对地铁工程予以支持,天津的地铁或许过多少年之后仍在高峰、单线运行的尴尬状态徘徊,是他调到天津后,让天津地铁在短短的2年之内相继实现了加车全日运营、双轨全线通车这两个关键目标,奠定了天津地铁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





1980年12月《天津日报》描述的天津地铁风采

1982年3月27日的报纸刊登了天津地铁新购6节车辆的消息。报道称“为了早日实现全日通车”。

1983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运营情况的报道1983年3月《天津日报》关于地铁运营情况的报道

      1983年3月13日的报纸上,称从1982年10月开始试运营,既然提出了这个时间点,自然与1980年开始的试运营存在区别,结合报道中提到的“从早上六点半发车至晚上七点三十四分”这种全日运营的表述,以及每日运送人次达到5000人这个数字,那么我有理由猜测,1982年10月,经过增加车辆之后的天津地铁已经实现了在新华路与西南角之间的全日运营,比1980年1月开始的试运营又大大升级了一个水平。至于全日运营后,是单线还是双线呢?这个我还不得而知。另外,就是这个时期期间的1983年秋天,外国交通学者出目里利吕井来到天津,留下了一些关于天津地铁的珍贵影像。


1982年新购入的DK8A型列车(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1982年新购入的DK8A型列车(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运行中的天津地铁车厢内部(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运行中的天津地铁车厢内部(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起点站—新华路,或许是由于单线运行,有一侧出站口是封死的(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起点站—新华路,或许是由于单线运行,有一侧出站口是封死的(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临时终点站——西南角(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临时终点站——西南角(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西南角正在建设的新站口,样式美观(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西南角正在建设的新站口,样式美观(出目里利吕井1983.9摄)


1983年《天津日报》关于地铁“三期”工程上马的报道1983年《天津日报》关于地铁“三期”工程上马的报道

      1983年年底的报纸提到,当年10月份,“三期”工程(西南角-西站)全面上马,预计到1984年底通车。最终证明这个时间表执行的很好,没有画大饼。这篇报道里也提到,西南角至西北角区间之前已经挖好了洞,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情况。


1984年12月《天津日报》庆祝地铁双轨全线通车的报道1984年12月《天津日报》庆祝地铁双轨全线通车的报道

      1984年12月28日,老地铁双轨、全线通车,从此天津地铁拥有7.4公里线路,8座车站,一直运行了17年,直至2001年关闭改造。我们应当铭记我们敬爱的老市长,如果不是出身城建系统的他凭借敏锐的眼光和魄力对地铁工程予以支持,天津的地铁或许过多少年之后仍在高峰、单线运行的尴尬状态徘徊,是他调到天津后,让天津地铁在短短的2年之内相继实现了加车全日运营、双轨全线通车这两个关键目标,奠定了天津地铁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