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贴----再见,北京(之二):北京暂住证

$
0
0

再见,北京(之二):北京暂住证


日期: 2001-12-15 14:00
2019 is 60% complete
  

  在北京呆了两年,一直以为自己不喜欢这个城市的生活。但在 2001 年秋天真要离开的时候,心中确又有几分难以形容的不舍感觉。

  说自己不喜欢北京,可以罗列出一大堆的理由的:

  1. 北京的气候让很多人受不了。北京温度高的时候有四十二三度,—— 我记得是去年还是前年,天气预报曾报过一次42.6的高温,有据可查的温度是前年的 1999.07.24 日,北京最高温度为 42.2 ;,冷的时候则是零下一二十度,——根据北京环保局的报告,1999年北京最低气温为-12.2。一个城市一年的温差,竟然有五六十度。下面两份有关 2001 的北京极端气候的报道,分别来自新浪新闻中心和北京环保局:

京城今夏可能改写高温纪录

来源:新浪新闻中心

昨天是北京今年入夏以来遭遇的第二个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第一个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出现在7月1日。据统计,6月以来,北京市最高气温达35摄氏度以上的天数已经有13天。去年(1999年)北京最高气温为7月24日的42.2。

1999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北京环保局

……1999年度北京地区,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2,比1998年高2.0。

  还有时不时的沙尘暴,遮天避日,黄沙漫漫,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 我这几年糊里糊涂地跑过一些其他南方城市,例如深圳、广州、苏州、上海,感觉都比北京好。

  2. 北京的饮食也很让我们很不习惯。湖南人对甜食和面食受不了。特别是做菜大多喜欢放一种酱或者淀粉,——我搞不清是具体成份是什么,反正很多菜都是粘糊糊的,这边的朋友大多爱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外面餐馆吃饭,公司每搬一次家,我们几乎要把新地方的几条街上的每一家餐馆吃个遍,一般按照树的左序或右序遍历算法,一家一家吃过去。直到选到一家好的餐馆为止。吃久了,老板一般都给我们打折。不过在北京安稳下来后,租了比较好点的房子,有几个老乡住在一起,于是自己做饭,感觉好多了。

  3. 说到租房,北京的住房更是许多流浪在北京的IT人的心头之痛。随便一点的两居都是2K左右。并且北京的房屋中介行业收费贵(—— 一般中介收费是房租的一个月租金,但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大多是收月租金的一半,另一半从房东那里收),操作极不规范,与中介发生纠纷是常事。如果图便宜,就得往北京的三环四环之外租了,但路远的话,经常在路上堵车堵得你一点脾气也没有。我不大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因此一般把房子租在靠近公司的地方,虽然贵点,但很方便。在北京的几年,公司搬过三次家,我们也随之租过三个房子,一般离公司就几分钟的路。

  相比气候、饮食与租房,最让很多人受不了的,就是北京暂住证制度,如果你没有暂住证,那些戴盖帽的,戴红袖章的,甚至连既不戴盖帽也不戴袖标的人也可能来检查你。北京政府也挺搞笑,连暂住证都分为 ABC 三等。嘿嘿,我拿的就是C类暂住证了,属于那种最底层的外来人口。检查不合格的结果一般是先把你关到昌平去晒沙子挑砖头什么的,为自己被遣返原籍攒路费,然后遣送回乡。“到昌平拉沙子”对在北京的很多外地人来说,是一个很恐怖的词。

  1999 年、2000 年以及 2001 年我在北京的几年里,办个暂住证的花费是 188 元,如果你是MM的话,还得有什么计划生育管理费之类的东东,加起来两百来块左右吧。根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9月就有237万外地人口办了证,新浪上面有报道:

北京为237万人换发新《暂住证》 创历史新高

来源: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s/2001-09-07/351213.html

  中新网北京9月7日消息:北京市对全市范围内外来人员统一换发新型《暂住证》的工作已于昨天结束,全市登记、换证的外来人口达237万人。...

  据悉,实行A、B、C《暂住证》制度和《暂住人员临时登记证》制度是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此次换证工作登记办证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这一个“创下了历史新高”的政绩背后,我作为一名在北京按章纳税,规规矩矩地交纳了暂住证管理费用的打工者,我很想知道,这笔钱倒底花在了什么地方?算一算啊:237万 * 188.00 RMB/人 = ? 天啊,4.5个亿啊!而这仅仅是只是一次“统一换发新证”行动的收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一年下来是多少?两年下来是多少?不知道这笔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受谁的监督?至少我是很少看到有什么真正为外来人口办实事的项目。

  关于北京暂住证,有这么几件真实的故事:

  1. 一哥们是Cisco思科的高级工程师,他形容自己是:怀里惴着世界上最牛的IT认证证书,干着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IT工作,走在北京阳光明媚的大街上,却时时担心由于没有暂住证而被抓走....
  2. IT记者猛小蛇作为“北漂一族”中的一员,已经在北京分期付款买了房子。但并没有什么归宿感———他说:“我没有北京户口,所以我只能去附近的派出所办一张暂住证‘暂住’在自己购买的房子里。我想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
  3. 我朋友的一个公司,他们买了济南一个公司的系统,那边派了一个工程师来北京给他们培训。那哥们说九点到,然而十一点还没到。最后才知在路上给抓到收容所去了...
  4. 有篇关于一名IT人在北京80小时的亲身经历文章,想必很多的朋友都看过,曾在网上无数次流转。想想也觉得无奈。详见转载地址: http://lisen.www83.cn4e.com/cgi/view.cgi?forum=3&topic=56(2011年注:此链接是2001年一个论坛上的贴子,现在已经无效)
  5. 我离开北京的之前,住在增光路上,八月份那里新开了个办事处,叫做"甘家口外来人口管理站",大红招牌,亮丽堂皇的。而装修、建设这个管理站的全是一些外地的民工。老虎和我看了当时觉得很搞笑。也许这就是外地人的悲哀吧。
  6. 五十年大庆期间,大街上经常有些警察查人。有人把三证齐全给他们看,说"我有暂住证",谁知警察抓着一撕,往旁边水沟一扔,斯条慢理的问:“你现在还有吗?....” !@#$%^$——不要以为这是讲故事,这是很多人的真实经历!

  还记得我们读初中时学过的那篇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吗?---几十年前,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国内的媒体经常报道其他国家的种族歧视和贫富不均,我想,还是不要嘲笑别国的白人鄙视黑人,不要嘲笑别国的富人鄙视穷人,因为在我们自己的身边,一纸户口所赋予人的特权和这相比,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虽然我对户口、暂住证有着深深地痛恨,但对于北京人,或者是我现在面对的上海人,我从来没有特别的看法,相反,我觉得很多的北京朋友很不错,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我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许多网友挑起地域之争,骂完北京人骂上海人,骂完上海人骂河南人,骂完河南人骂新疆人……何必呢?其实大家都是中国人啊!这笔帐,应该算在谁的身上,其实稍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我们不应该把这笔帐帐算到某个城市的居民身上来,或许有天错个位,把你换成他,他换成你,你又会如何?现在在很多城市,仍是一样,只要你是外地人,你都逃不掉。象我的家乡长沙,对待外来人口的管理也是如此。——我侄女在长沙市区工作,家是是长沙郊县的,没有城市户口,每次搞个什么运动,也得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的。

  但不管怎样,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打破,毕竟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

  写这些话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些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毕竟这只是一个承受不了什么外来打击的小网站。但这毕竟是一个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多的IT人的真切感受,也许这也是绝大多数为各个城市经济建设贡献着青春与智慧的外来人口的感受,所以还是贴了出来。

  但我离开北京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暂住证和户口之类的东东。我在北京的这些年,一直过着很简单的程序生活,平时没事也不会去大街上溜达,我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