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的南海子公园中住着这样一群动物,它们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学名麋鹿。
到今年的8月24日,这群悠闲的“四不像”,生活在这里已经34年了,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华侨”,有着一段曲折的归国故事。
生于中国,却被外国人“发现”,在中国已经绝种,却被法国人保留了这一稀有物种。
说起来,麋鹿能在北京繁殖起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四不像”是中国的特有动物,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命历史,是与大熊猫齐名的稀有的珍兽,曾在我国广泛分布。到了明清时期,开始从野外绝灭成为园林动物,最后一群“四不像”保留在“南海子”皇家猎苑中,到了清朝末年仅剩百余只。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四不像。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四不像的 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一度欧洲存有18只。
而麋鹿的故乡北京,到了1894年,因为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四不像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围场的“四不像”被抢、杀,洗劫一空,从此“四不像”在中国销声匿迹。
从1898年起,英国人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仅有的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
直到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共同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当年的8月24日,20只麋鹿从乌邦寺庄园回到北京,饲养在“四不像”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南海子”麋鹿苑。在中国已经绝种的麋鹿,经过100多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又回到了故乡。
命运曲折的“四不像”如今在麋鹿苑生活很安定。已经繁衍了2000多只。全国各地还有38处迁地保护种群,麋鹿再也不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公园环境很好,风景秀丽,水草丰美。园中还有很多鸟类和水禽,和麋鹿一起组成了热闹的大家庭。它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南海子公园
环境优美
麋鹿们的家
麻雀都胖胖的
麋鹿的邻居
孔雀到处溜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