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匈奴人是古华夏民族吗?是的,他们与汉族有着同一个祖先

$
0
0

匈奴人是古华夏民族吗?是的,他们与汉族有着同一个祖先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究着匈奴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后来的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几个王朝的努力,匈奴人被打跑。汉民族边关恢复了安宁。

当很多人对陈汤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念念不忘的时候,其实已经误解了陈汤,陈汤所说的“强汉”并不是指的汉民族,而是汉朝。因为陈汤知道,匈奴人的祖先也是古华夏民族的祖先。今天我们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中的“强汉”已经变为了中华民族,不同的时代背景,这句话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在讨论匈奴人是华夏民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是汉族的祖先,同样它也是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华人、华族、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华、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狄”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之后黄帝集团后裔先后建立了夏、商、周。

了解了华夏民族,我们再来看《史记》记载的匈奴人。《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另外《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张晏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史记》记载的后半段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其实在很早之前,中原地区北方的部落有很多,他们臣服于华夏部落联盟,也受到一些管制,但也在不停的侵扰着华夏部落联盟。由于当时“国”的意识并不明显,因此这些远离中原地区的部落并未完全归化。夏商周时期,他们也同样认同这同一政权,所以没有哪个天子会在意他们发展到何种程度。久而久之,这些散落的北方古老部落得到统一,成为了匈奴人。

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说匈奴人是活跃在西方的游牧民族,在战国末期之前还没有游牧到中国的北部。假如这种说法成立,那秦汉两朝所抗击的匈奴人很可能就是西方游牧民族与《史记》当中记载的淳维一支的综合体。可有一点不能忽视,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西方游牧民族是否能大批的游牧到中国北部呢?即便可以,那也不足以对秦汉两朝造成巨大的威胁。一个强大的民族群体的形成并不是几百年能够完成的。难道所谓的西方游牧民族会提前到了中国北部,偷偷的安营扎寨,眼看着春秋战乱不来犯吗?我想,没有这种可能。因此西方游牧民族是匈奴人的说法疑点重重,几乎不可能成立。

既然西方游牧民族不太可能在迁徙之后形成巨大的力量来侵扰秦汉两朝,那《史记》记载的真实性便大了很多。众所周知,一个王朝的建立势必会造成牺牲,也会造成部分人员迁徙,夏商周时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不仅《史记》所记载的淳维逃到了很远的地方,还有其他没有被记载的人离开家乡,逃亡异乡。当时的人们没有远航的工具,因此只能向北方逃离。久而久之,这些逃离的人,与当时北方被认为是蛮人的部落联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盘踞在中国北部,伺机而动。

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来看,匈奴人相信各种巫术,还有饮血为盟的风俗,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都是匈奴人的特性。就是这些特性,又给我们一个有力的证据。匈奴人这些特性都是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时期最常见的。因此,更能证实匈奴人是华夏民族的一支,而非什么西方游牧民族。

综上所述,匈奴人与汉族人一样,同属于古华夏民族。再到后来,匈奴形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逐渐成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北匈奴则逃亡欧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