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zt:程派传人一一评作者:京昆戏语
一个影星斯琴高娃讨论组的帖子http://bbs.67.com/thread-725870.html
…… 程派的传人里面第二代里,学程,王吟秋有些泥古不化,赵荣琛可怜化而未工,李蔷华惜不足,李世济失之过,如果新艳秋也算,则欠刚。
第三代里,李佩红过飘,李海燕太伶俐,刘桂娟学李不化,迟小秋过于粗糙,张火丁甚好,冷寂而入戏,腔美而细致,但《梁祝》唱腔唱词过于刚冷,似乎太隔。吕洋温文,是入世的张火丁,故而可惜没有独步的气势。
第三代里,李佩红过飘,李海燕太伶俐,刘桂娟学李不化,迟小秋过于粗糙,张火丁甚好,冷寂而入戏,腔美而细致,但《梁祝》唱腔唱词过于刚冷,似乎太隔。吕洋温文,是入世的张火丁,故而可惜没有独步的气势。
以扮相论,第二代里,王吟秋是小家碧玉,似没有富庶过。赵荣琛身材高挑,文雅气足,犹如雪屋有文房四宝,颇具风致。李蔷华扮相平实,无夺人之先的气韵,甚为憨厚。李世济年轻的时候扮相聪颖可人,好象没有吃过苦楚,但年纪大了又有霸气,好象孙尚香结婚,洞房里要摆列刀枪,喜气中也有兵戈舞。新艳秋,四平八稳,柔弱而娇俏。
第三代里,李佩红扮相憨实外露,李海燕艳之近俗,刘桂娟不似古人,迟小秋粗叶大枝,张火丁美艳有个性,吕洋美丽家常。
以唱腔念白论,第二代里,王吟秋缺少亮点,过于匠气。赵荣琛有个人特色,雅正自然。李蔷华含混工整,李世济唱腔令程腔旧貌换新颜,酣畅清脆,或沧桑,或哀痛,或妩媚,或英气勃勃,或中正通俗,闭目细辨,不可多得。新艳秋惟占一“中”字,为中听,为中正,气口技巧当为学程第一人。
第三代里,李佩红声在口中,不够沉。李海燕声音把握不好,时好时坏。刘桂娟声音稚嫩尖俏,只学到李世济之皮毛,未得内涵。迟小秋着力过狠,异常吃力,控制的时候好,不控制的时候好象地方戏。张火丁声音,以我一位搞音乐的朋友论,声音中兼具女神和歌妓的禀赋,可令人为之痴狂颠倒。吕洋的声音中规中矩,个人特色不鲜明。
以做派论,第二代里,王吟秋太矜持,收而未有放。赵荣琛长身玉立,舒放较为自然。李蔷华端,李世济滞。新艳秋平实。
第三代,李佩红行动与戏隔,《春闺梦》不忍卒读。李海燕先前较为规矩,后来个别做派不似青衣,眉眼过分多戏,看《祝英台抗婚》可知。刘桂娟做派甘美,但过分注重“俊”则失去人物,参考其之《武家坡》。迟小秋不灵透,欠自然,诸多做派不知所云,可看《锁麟囊》之三让椅一折。张火丁做派,第三代无人出其右,自然妥帖,不离人物,水袖功夫舒疾有度,化程式为己所用,美艳多姿,文学意味浓,表现哀恸处更哀婉痛绝,酣畅淋漓,其仅凭做派也能独步,但惜之武功底子总觉不够,有腰软之嫌,看《白蛇传》中水斗一折可得此结论。吕洋较自然,但较之以上四位,资质尚嫩,目前路子尚正,未来不可知。
综以上所论,第二代里,李世济为翘楚,李腔之开天辟地功劳,俏脆深婉霸气兼具,不愧为艺术家之称。后面为新,为赵,为王与李。
第三代,张火丁第一,后四位不能望其项背。综合素质之强,唱腔之迷人,扮相之孤寂,做派之洒脱,皆非凡品。其余几人,可称并列,如四马架车,各自踊跃,难分轩轾。高兴的是,程派推出了众人喜欢的张火丁这样的出彩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