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莫开伟
据相关机构披露,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18家分支机构关停,具体是北京关停商业银行网点27家、上海关停11家。关停数量最多的为广东103家、山东83家、浙江省84家、江苏省49家,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关停319家,占全国商业银行关停网点总量的24.2%,接近四分之一。
这意味着我们身边的银行物理网点越来越少,这个现象相信绝大多数民众都有体感,过去银行机构网点多于南杂店,现在各大城市街上能看到的银行机构服务网点数量大幅减少,有时走很远的地方依然看不到一个银行机构网点。这对银行业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而是传递着传统银行业由兴盛转向衰落,银行职业也由过去吃香的“金饭碗”转变成了现在鸡肋式的“木饭碗”,银行由躺着赚钱也转向到了越来越薄利;这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现实是物理网点迅速消失向全国现有几百万员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银行前行的路到底在哪里?传统银行业这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而最为令人深思的是,银行机构网点的快速消失,未来银行到底会有多少员工将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庞大数量银行员工未来的饭碗,不能不令人担忧,如果说不着急那是假话,也是说不过去的谎话。据银保监会资料,截止2019年底,全国共有45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拥有员工380余万人,其中2019年末农业银行共有员工464011人。其次是,工商银行445106人。第三到第六的分别为建设银行347156人、中国银行309384人、邮储银行共有员工174406人、交通银行87828人。
未来5年随着5G信息技术广泛推广与利用,人工智能将大幅度代替人工服务,银行物理网点也会迅速消亡,绝大部分业务将由线下转为线上,银行业务离柜率正在迅速升高,未来离柜率将会达95%以上。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的离柜率在不断攀升,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率达到89.77%,相较2018年的88.67%提高1.1个百分点,而2013年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则是63.23%。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已经超过90%,部分银行甚至超过95%;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电商平台交易笔数达0.83亿笔,交易金额达1.64万亿元;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这意味着人工服务数量将呈锐减态势,全国银行物理网点的人数绝大多数将处于富余状态。
截止2019年底工行、农行、交行、中行的员工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四大行员工数量共减少16319人,而5年之后最多10年,全国银行业务机器替代率将达到95%以上,加上银行物理网点90%以上行将消失,可能根本不需要目前银行机构这样庞大的员工队伍了。据中国银行业协会7月11日对外发布《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万个,如果按照目前银行物理网点消失的速度,5至10年之后可能银行物理网点只有2.28万个,不到现在银行物理网点的零头数;同时按照90%以上员工富余,全国5至10年之后银行富余员工将超过300万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又令人惊讶和无法接受的数据。
而且,受到新兴金融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金融业的业务将会进一步萎缩,银行业的利润也将被大大瓜分,银行机构也根本不可能养着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未来保留下来的银行员工更多的将是高精尖端技术型人才,大量的业务操作型人才将会与银行告别。
银行网点快速消失的原因,当然也是明摆着的。主要是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从1G时代至5G时代,让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网络化迅速扩展,尤其到了5G时代,整个银行业将出现颠覆性变化,这就是大量的物理网点很快会迅速地消失,大量的银行员工将更多地富余。
今年初有一本《5G金融科技引领时代变革》之书出版发行,作者专门就5G信息技术带来金融业的改变,更是将银行员工的就业危机感推向眼前:作者在书中大胆地进行了十方面预测:一是金融市场主体极大丰富,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二是市场竞争规则发生改变,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三是极大地提升了金融业的服务质量,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四是金融服务呈现出综合化与复合化特征,不断惠及更多人群;五是充当资金中介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在被替代,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六是金融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深化,金融网络不断延伸;七是金融服务的远程化和虚拟化,促使金融业转型升级;八是是现有的银行营业网点可能被取代;九是一些复杂的金融业务目前仍需在现实中完成,这也是营业网点存在的价值;十是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将彻底改变,投机者将逐渐消失;十一是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机构扁平化。同时,它也将促使银行业展现资金配置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风险可控性更强、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金融的普惠性更明显、金融对科技的依存度更深、金融交易场景更丰富等服务优势,人工服务的范围将不断收窄,银行富余的员工将更加突出。可以肯定的是,作者这种预测在未来5至10年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并非杞人忧天。
总之,银行员工在未来有更多的人将转行进入其他行业工作,或者因此而出现大量员工失业潮也成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银行员工的最终出路在哪儿?银行大量物理网点消失,95%以上的服务由线下转入线上,银行员工下岗失业不可避免,银行员工应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再也不能麻木不仁、得过且过了,应充分作好思想准备,给自己多几套应对方案,方能当银行绝大部分网点消失时,不至于惶恐不安和徒生下岗失业之忧:一是不断充电,提高自身技能,成为被留下来的幸运的一部分;二是不断学习与银行业有关的知识,使自己的工作应变能力更加提高,争取到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谋职;三是早做决断,加强相关行业知识学习,迫使自己多观察经济金融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包括熟悉的产业、感兴趣的程度和资本允许范围)进行自主创业。
(思进注: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更并不代表本号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