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陵堰是与四川都江堰相似的古代北京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可惜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已淹没在古永定河河床的泥砂之下了。
今人已找到它的大体位置。 据刘德泉、李元强、冉连起的《永定河出山口的古代水利工程》(先载《石景山文史资料-第六辑》1993年12月,后载《北京水利》2000年04期)一文云:
”戾陵堰、车箱渠究竟在什么位置,学者们众说纷纭,找到实证材料是推动这项研究的关键。戾陵堰低矮、宽大的坝体,数万方石料,不会不在河床内留下遗迹。石景山南麓明代《重修净土寺添置田亩碑记》,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且夫净土寺,古刘师堰石记云”,净土寺是古刹,不会晚于唐代。根据碑刻的内容看,在唐或唐朝以前净土寺里曾有关于刘师堰的刻石。这说明刘师堰即戾陵堰就在石景山。我们根据刘靖碑的内容绘制了戾陵堰、车箱渠的位置图,发现石电新厂配套工程的一座桥与戾陵堰位置相交。我们访问了施工单位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总队队长,他告诉我们二号墩基础钻孔时曾发生偏孔和漏浆现象。又访问了当年的施工技术员侯云英,她给我们看了桥基的地质资料。这座桥七桩六孔,全长五十余米,桥墩深度二十一米至二十五点五米。一、二号墩各为二十四米。一号桩十七米以下是漂石和孤石层。二号二十米以下是漂石层。其他五个桩为砂石层。我们认为,一、二号墩下的漂石层就是最初的戾陵堰堰体。因石笼间有较大孔隙,加之编制石笼的木质材料朽烂,加大了石笼间空隙,所以产生偏孔和漏浆现象。二号墩二十米以下有漂石层。减去桥墩深入基岩的一米多,漂石层的厚度和史料记载“遏高一丈”相符。一号墩的漂石、孤石比二号高出一个坝体,说明维修改造戾陵堰时改变了走向。由此可以看出,当年戾陵堰建在河床的基岩上,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砂石在石景山西侧已经淤积了二十余米。戾陵堰位置的确定可以澄清以往的纷坛众说。戾陵堰不在石景山南,也不在石景山北,而是在石景山西侧......“ 。
原文说“这座桥七桩六孔,全长五十余米,桥墩深度二十一米至二十五点五米。一号桩十七米以下是漂石和孤石层。二号二十米以下是漂石层。其他五个桩为砂石层。我们认为,一、二号墩下的漂石层就是最初的堰体”。
这里面有两处笔误。
一处是“全长五十余米”的桥,实地没有找到这样长度的桥,只见到跨越永定河长度接近350米的电厂管道桥,经向该文作者之一的刘德泉先生核实,刘先生说文章所指的就是这座管道桥。
另一处是“桥墩深度二十一米至二十五点五米,一号桩十七米以下......”,此处“桥墩深度”当是桥墩长度之误。细看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这样的。一号桥墩17米下是漂石层和孤石层,二号桥墩20米以下是漂石层,减去桥墩深入基岩的1米多,正好二号桥墩处的漂石层比一号处的漂石层多出一个坝体。都是依据桥墩长度计算的。如果是以桥墩的埋深计算的,永定河的河床是凸凹不平的,如图3所示,一号桥墩顶部距离河床约1米,二号桥墩距离河床约2米,依据桥墩的埋深计算就会比一个坝体还多出1米,与原文表达不符,所以说,所谓“桥墩深度”当是“桥墩长度”,
下面修正后的文字再输入,如下:
“这座桥七桩六孔,全长接近三百五十余米,桥墩长度二十一米至二十五点五米。一、二号墩各为二十四米。一号桩十七米以下是漂石和孤石层。二号二十米以下是漂石层”。
石景山新发电厂(现称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南面有丰沙铁路,在丰沙铁路的南侧有一座跨越永定河的桥名叫“电厂管道桥”(图),电厂桥全长接近350米,呈东北至西南向,这座桥是七桩六孔,桥墩间距约50米,一号桥墩在桥最北面,距丰沙铁路30米。(注:丰沙铁路:北京丰台至京包铁路的沙城,1952年9月开工,1955年6月通车。)
图1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图2
图3
电厂管道桥的桥墩 顶部几乎和旁边的道路、铁路持平。由上文可知,一号桥墩之下17米深处就是戾陵堰的堰顶,也就是说在管道桥旁的道路之下17米深处就是戾陵堰的顶部。
现在有个研究误区,认为戾陵堰是古永定河(㶟水)上的滚水坝,认为戾陵堰直截整条河道,河水从其上面漫过去。其实这是对《水经注》记载的戾陵堰“直截中流”的误读造成的,由成语“中流砥柱”和诗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思,就会明白,所谓“中流”指的是河流的中心区域,戾陵堰只截住了河流中心区域,由此可见,戾陵堰是露出水面的岛状的堰体。《水经注》云“水自堰枝分”一语也印证了戾陵堰是岛状的堰体,戾陵堰与都江堰“鱼嘴”的分水作用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 戾陵堰的位置在石景山西北约80米的地方的地面之下,具体地说,我认为其位置在石景山电厂管道桥一号桥墩和二号桥墩之间至丰沙铁路北侧之间的地下。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图4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关于蓟城、戾陵堰、车箱渠、高梁水等新见]()
图5
![]()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