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案情】
债权人甲出资153万元与举债人A合伙开办某公司。2013.12.27日,双方签订协议,约定因某公司经营不善于2013.9月份已转让,举债人A需返还债权人甲的153万元出资款。
举债人A与配偶B于2002.6.21日登记结婚,于2013.12.4日登记离婚。
因举债人A逾期未能返还,债权人甲于2014年将其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153万出资款,获法院支持。
2016.7.8日,债权人甲将配偶B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确认该153万出资款为夫妻共同债务,配偶B应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本案焦点:该笔债务的形成时间该如何认定?该出资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一审法院观点:涉案的153万元系举债人A将与债权人甲因合伙开办公司转让后应返还的转让款,也是债权人甲在公司的出资款。虽然协议中载明了,公司是在举债人A与其配偶B婚内业已转让,即2013.9月份就已经转让,但当时举债人A并未承诺要返还转让款,双方之间债权债务并未形成。2013.12.27日债权人甲与举债人A签订协议,明确约定予以返还时双方债权债务才予以确认和形成。而2013.12.4日举债人A与其配偶B已于办理离婚登记,故本案债务发生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另,从债务用途来讲,该债务的产生系因债权人甲跟举债人A双方对合伙经营某公司的结算,配偶B并未参与,故只发生在债权人甲与举债人A之间。
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债权人甲的诉讼请求。
债权人甲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其理由为:债务的认定应考虑债务发生的原因,债务的形成时间并非债务的确认时间。于本案中,债权人甲于2010年将投资款给举债人A使用时,双方之间即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公司转让后,举债人A即负有将该投资所对应的转让款价值支付给债权人甲。故,虽然协议出具时间在举债人A与其配偶B离婚后,但协议所约定的债务本身源于举债人A接受债权人甲的投资款,而这一行为发生于举债人A与其配偶B婚内。故,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二审法院观点:关于涉案债务的形成时间,债权人甲主张其于2010年投资153万元给举债人A使用,当时二人间即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但上述153万元系债权人甲与举债人A合伙开办某公司的出资款,并不能视为举债人A对债权人甲负有的债务。
此后,虽然债权人甲与举债人A在协议中载明公司在2013.9月份已经转让,但当时举债人A并未承诺要返还转让款,故当时举债人A也未对债权人甲形成债务。直到2013.12.27日,双方签订协议,约定将公司转让款中的153万元返还给债权人甲,二人方就该款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因配偶B与举债人A已于2013年12月4日办理离婚登记,故本案债务发生在举债人A与其配偶B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债权人甲不服一、二审判决,申请再审。
高院再审认为:债权人甲主张应当认定款项交付时间或公司转让时间作为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时间。但根据查明的事实,债权人甲交付153万元款项系用于投资,并非借款,不能认为款项交付时举债人A已对债权人甲负有债务。
本案中,仅凭在案证据无法认定公司已于2013.9月转让,即使该公司确已转让,由于该公司工商登记中举债人A系唯一股东,转让款的受让方应系举债人A,债权人甲需与举债人A进行内部结算后方能确定其应得款项。债权人甲与举债人A于2013.12.27日签订协议时方对涉案款项作出约定,故涉案债务形成时间应系2013.12.27日。由于举债人A与其配偶B已于2013.12.4日登记离婚,协议签订时间系举债人A与其配偶B离婚之后,故涉案债务并非夫妻共同债务。原判对于债权人甲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并无不当。
高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