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大伙都在议论,陈佩斯将出任国内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的“首席金牌导师”这档子事。各大主流媒体也对此都进行了报道,通稿都在说:“这也是陈佩斯继1998年离开春晚阔别央视后,首次和央视合作,引起大众关注。”
的确,65岁陈佩斯在阔别央视22年后重返央视这个让他成名立腕的舞台,备受全网关注,有网友说:“太期待了,什么时候能回归春晚啊!”还有网友说:“陈佩斯老师的吃面条等小品,是戏剧学院派无实物表演的教科书啊! ”更有网友说:“哇,非常期待,很喜欢陈佩斯老师的小品,记忆深刻。”甚至有网友评论道:“他这是天才!在80年代就能做到那样程度的表演,真的太牛了! 他的小品放到现在依旧经典! 一点也不俗套! 期待!!!”
通常我们都以为,“小品”是演艺考试考核学员们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但是到了80年代初,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并成为后来春晚的必选项目,也因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而一枝独秀。而最早出现于舞台上的话剧表演小品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并直接引发了春晚舞台上的小品表演风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意义,被誉为舞台表演小品之鼻祖。现在就连很多年轻人都说:“虽然那时我们还没出生,但是现在回放那个时候陈佩斯和朱时茂小品,都会觉得那是经典中的经典!”还有网友说:“虽然我们不知道陈佩斯老师还能不能上春晚,但是这回能作为‘首席导师’坐镇《金牌喜剧班》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陈佩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返央视舞台,外界纷纷表示:“这是陈佩斯与央视的破冰之举。”但是陈佩斯则表示:“参加这个节目,是为了把我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就跟我们每年举办一期喜剧培训班的目的一样,所以我就把它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谈到自己从事并研究了一辈子的“喜剧”,陈佩斯的定义很简单:“给人带来快乐的喜剧活动,就是喜剧。”但在喜剧创作方法上,他认为:“当然有高低!然而现在的戏剧教育培训没有设立‘喜剧’这一科目,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喜剧手法上不熟悉不熟练,这是很正常的。至于出任导师一职,陈佩斯表示:“至少我可以把我过去犯的错误告诉大家,大家就可以修正自己的方向,这点很重要!”
陈佩斯是不少上了岁数观众对春晚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曾被观众称为“春晚小品第一人”。陈佩斯经历了自己创作的三个阶段: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和父亲一同出演喜剧但无特定形象;光头固定形象,从而完成了所饰人物的风格化和系列化。他的喜剧创作较为帖近生活,整体风格更加成熟和完整 。
在小编看来,无论是当初的《吃面条》还是后来《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和《警察与小偷》,陈佩斯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有的银幕魅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笨拙但本性不失善良的小人物。陈佩斯作为无数人童年的回忆,曾给我们带来过无数的快乐,这次能够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是一件很让观众高兴的事情。
近几年,沈腾,贾玲,金靖等喜剧人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但是比来比去,大家还是难以忘记曾经的那些喜剧演员,赵本山,宋丹丹、蔡明,潘长江,陈佩斯和朱时茂。特别是陈佩斯这位曾经的“星二代”以特立独行表演风格把小品带上了春晚的大舞台,一立就几十年,这份功劳当属于陈佩斯。虽然后来者赵本山也有上佳的表现,但是人们念念不忘还是陈佩斯。
曾有段时间,网上争论“陈佩斯和赵本山谁才是喜剧之王?”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可比性,因为二人是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前者是经典的话剧王子,后者是经典的春晚小品王。对比看才会有直接的效果,风格截然不同。不过从作品观赏性以及艺术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吧。陈佩斯的节目大多数都是一些关于平民老百姓之间的事情,更加贴合于生活,也更加让人在观看的时候容易产生认同感。即陈佩斯的作品更加接地气,也更体现真实的社会;所以论艺术性以及观赏性两方面来看,小编以为陈佩斯的作品更好些。
其实不管是赵本山的作品好,还是陈佩是的作品好,我们都应该记得,是他们两个的小品带给了我们欢笑也带给了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所以,他们两个都是很棒的小品演员,他们都应该被观众记住,现在陈佩斯借《金牌喜剧班》重回大众视野,他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真的值得期待!(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