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女人在婚姻里,最大的底气究竟是什么?(上)

$
0
0

前几天,一个讨论“基层女性婚姻困境”的视频火了,浏览量破3.5亿,点赞超过70万。


视频博主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讲述了传统婚姻的现状,形象地将婚姻比作“开公司”:


男方出房子车子,大部分女方带着彩礼和陪嫁,双方共同出资,开始创业;


婚后男方在外赚钱,女方料理家政内务,这个比例可能视具体情况略有调整,比如有的女性选择边发展职业边打理内务,有些选择做全职太太;


问题就来了,男性的社会价值更容易被认可,还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女性的“家庭价值”被忽视和低估,且得不到社会支持和认可,女性处于被动地位;


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男人是“完成任务式”结婚,对爱情、婚姻和责任缺乏系统的认识,一旦结了婚、生了娃,两个大型项目完成,很可能就失去了经营公司的兴趣;


于是,婚姻变成了一场女性的单方面付出,“扶贫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各种困境层出不穷。

 


她的观点与经济学家薛兆丰的“婚姻合伙人”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对女性婚姻现状剖析维度更广、程度更深、讲得更透彻,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共鸣。

 


博主的初衷也并非在搞男女对立,而是希望困境被看见、被理解、被改进,男女共同促进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婚姻的质量和幸福度。


那么,我想顺着这个思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进一步谈谈这些困境。



1.

困境的根源


在知乎“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女人不愿意结婚”的讨论里,有这样一个回答:


我刚毕业在北京工作时,曾经和一对年轻夫妻合租,女人怀孕了。


寒冬腊月的天气,每天早上女人很早就要起床,挺着肚子煎鸡蛋打豆浆,在厨房准备早餐,白天两人上班,晚上回家女人给男人打好洗脚水、整理房间、洗衣服,男人坐在电脑前打游戏。


女人话很少,打交道不多,偶尔听见他们屋里传来争执,男人声音总是最大的那个。


有一次看见她坐在卫生间的板凳上,非常吃力地给男人搓内裤的背影,我不由得悲从中来:


难道婚姻就是在圈养奴隶吗?

 


这样的感觉有点儿“残酷”和“犀利”,虽然只是个例,但婚姻制度也确实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美好的幻觉”是因为混淆了爱情和婚姻。


爱情与婚姻本质上是不同的,婚姻制度是一种社会产物,追溯起来,起源于父权制下男女双方的困境。


男方的困境在于无法生育,为了保证财产传承的血脉纯洁性,必须要有一种社会契约,确保女方的贞洁和忠诚,生育属于自己的后代;


女方的困境在于,父权社会之下,女性被社会打压、排挤,资源少,能力弱,需要依附男人生存,同时协助抚养后代。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看上去是为了解决双方的困境,一拍即合而成,但忽略了一个前提:女方的困境是被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制造出来的。


在“低位”被迫选择进入婚姻制度,结果被男方“财产化”,解决了男方的困境,却叠加了自己的困境。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一书中写道:


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家务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它不再涉及社会,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以外,不能有什么收入了。


社会对女性外出赚钱不够友好,又不认可家庭劳务付出,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若只是被使用支配,而不被理解和尊重,就像“基层女性婚姻困境”视频里说的:


开了公司,提供包吃包住,但没工资没假期没地位,你愿意吗?


最重要的是,被“私有化”束缚在家的女性,除了由此发展而来的低价值、低自尊,随着经济能力被弱化甚至被放弃,会进一步加剧自身困境:因为赚钱是自我功能的重要延伸,这部分功能被限制发展,会对人格完善产生较大影响。


所以,博主在视频里苦口婆心劝说广大女性“不要做全职太太”,就绝大部分情况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在离婚放弃了全职太太的身份重回职场后,迎来了逆风翻盘的人生。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一大前提。


婚姻制度从诞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也有人预言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乐行心理/江西乐行心理。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