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获得菲尔兹奖
石毓智
本科为文科的爱德华·文顿获数学菲尔兹奖
国人一提起“文科生”,就带有鄙夷的神色,暗示这些人是学不会数理化,思维缺乏逻辑,只会死记硬背些史地知识。其实正是人们对文科的偏见,使得中国的“数理化生”难以有大出息的原因。
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它的遴选指标比诺贝尔奖还要严格。菲尔兹奖四年一评,平均一年不到一个人。而生物、化学、物理和经济学的诺贝奖一年一颁,平均下来每年每个学科都在两个人以上获奖者。所以说,菲尔兹奖的含金量比诺贝尔奖还要高。
我是个追星族,长期以来疯狂追随科学明星。我于2010年回到母校斯坦福访学,参加了所有该年度来访的4个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讲座。他们的成长故事各有特色,都对中国的数学教育有启迪作用。访学这一年,因为没了读学位的压力,就有了看“路边”风景的闲心思。这一年我疯狂听讲座,有时从中午12点一直听到晚上10点,而且专门听那些非我专业的,而且离我的专业越远,我越是要去猎奇。
一天物理系举办了一次理论物理讲座,我就又撞进去了。我提前五分钟到,整个可容纳300人大型阶梯教室,不仅没了座位,连走道都快被坐满了。我就勉强在走道上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演讲者我也不知道是谁,讲的内容我一句也听不懂,只看到全都是数理公式推导。但是从来者听众的热情度来看,此人一定大有来头。从主持会议者的介绍中,才知道这是来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爱德华·文顿,他的引用率和H指数是当今理论物理领域最高的。回到家里一查这个人的背景,可了不得啦,他是搞物理的却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被誉为“活着的爱因斯坦”,还被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列为“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活着的七大思想家之一”。
再看一下文顿的教育背景,更令人不可思议。他的大学本科是典型的文科,在一个很一般的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主修历史学,辅修语言学。读研究生时,才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是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应用数学的硕士,最后又获得理论物理的博士。
试想一下,中国大学的数学系和物理系会考虑招收一个文科生来读他们的研究生吗?这种任何事情都要“科班出身”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和体制,不要说这样,就是中文系也一般不会考虑外语系毕业的,因为他们认为外语系毕业的中文基础不牢。所以,中国即使有像文顿这样的数学天才,也早被人们的偏见和教育体系扼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