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临川四梦》与上昆的担当

$
0
0

20167月中旬,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世界巡演进入了北京阶段,在国家大剧院的四场演出引起观众强烈反响。上昆三代演员共同演绎的“临川四梦”,为昆曲的当代传承提出了新话题,同时也标志着昆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海昆剧团在中国当代戏曲乃至于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样的重要性,首先当然源于戏曲在中华传统文化格局里的特殊性,经历数千年的文明积淀,戏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浓缩了中国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表演多领域的创造性成果;而数百年来,昆曲在戏曲表演领域又一直承担着典范的角色,各新老大小剧种无不以昆曲的表演为模本,不仅在整体上把昆曲视为戏曲表演所达到的高度的象征,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努力学习和继承昆曲的表演训练体系,以此提升表演艺术水平。而20世纪50年代以“昆大班”“昆二班”为主体组建的上海昆剧团(尽管最初名为上海京昆剧团)在昆曲界的地位与影响,更是众所周知。上昆聚集了昆曲“传字辈”表演大师们最集中的传人,同时也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代表了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因此,上昆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团体,更是昆曲乃至于戏曲的代表和象征,就如同只有当上昆的一批优秀演员同时获得“梅花奖”,才足以证明这个奖项在表演艺术领域有了足够的含金量一样,上昆的一批“国宝级”表演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表演,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被视为戏曲表演艺术所达到的高度的标杆。所以,假如我们要从艺术的角度为中国所有戏曲剧团排座次,上昆无疑比任何剧团都更有资格排在首位。当这个剧团在北京和各地集中展现他们所演绎的戏剧大师汤显祖的四部剧作时,当然要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

上昆这一特殊的文化身份与艺术地位,与他们在晚近半个多世纪里忠实和完整地继承了从乾嘉年代以来基本定型的昆曲表演风范有关,这样的传承又始终是通过他们对昆曲表演史上留存下来的经典折子戏的精湛演出实现的。然而,汤显祖“临川四梦”里,除了《牡丹亭》之外,其他“三梦”在昆曲历史上留下的折子戏屈指可数,如果说《缀白裘》里还保留了《邯郸记》的几折的话,《南柯梦》基本没有留下什么折子戏,这次展演中获得很高评价的《紫钗记》留下的也只有《折柳阳关》一折。这就意味着至少这“四梦”里的“三梦”的演出,创作的成份实际上要大于传承的成份;与其说“临川四梦”是经典剧目的传承演出,还不如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创造。这就给上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今天要以怎样的态度从事昆曲剧目的创作?尽管这些剧目的剧本都还存在,然而当今天的演员们要将它们搬上今天的舞台演给今天的观众欣赏,我们将如何进行这样的创作?

上昆给出的答案,就是在从事创作时要排除各种理论上的干扰,努力保持“昆曲”特有的传统表演风格,而这又恰恰是上昆之所以能够在当代戏曲发展史始终保持其优势的秘密。在20世纪50年代末,昆曲大师俞振飞曾用昆曲的表现手法将元杂剧《墙头马上》搬上舞台,在那个传统戏剧的价值深受怀疑的年代,充分展现了传统昆曲非凡的表现力;而新世纪初,蔡正仁先生率领两代昆曲表演艺术家再一次将全本《长生殿》搬上舞台,基于“整旧如旧”的原则,用修复文物那样的心态与路径,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敬畏传统的新范本。而此次“临川四梦”的创作演出,正是俞振飞创作《墙头马上》和蔡振仁等艺术家创作全本《长生殿》的思想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自然延伸。用“昆曲”的方法创作演出汤显祖的优秀剧目,不仅仅是当代昆曲新剧目创作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在某种意义上,更体现了上昆坚守和延续昆曲传统文脉的努力。这一努力已经不止于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在挖掘传统,让那些已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湮灭了的传统剧目重见天日,进一步丰富昆曲的演出剧目。并且,正由于在挖掘过程中坚守了昆曲的传统风格,这些新创作剧目才有可能很自然地成为昆曲整体中新的组成部分,而不致于成为文物界常被诟病的“破坏性发掘”。

因此我们才可以说,“临川四梦”的创作与演出标志着昆曲的传承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尽快抢救昆曲的保留剧目,经过政府的支持与表演艺术家们的多年努力,现在数以百计的昆曲经典折子戏已经得到及时抢救,只要假以时日,给新一代昆曲演员更多的演出机会,这些剧目已经完全有可能继续高水平地保留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然而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完成,那就是像《墙头马上》、全本《长生殿》和“临川四梦”的创作那样,努力挖掘传统。明清年间文人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戏曲作品,未能呈现在今天的昆曲舞台上的佳作还有很多,昆曲经典剧目的挖掘工作,也大有可为。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上昆“临川四梦”创作演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所以,我们欣赏与评价上昆的“临川四梦”的演出,完全可以有超越这些具体剧目得失的更开阔的文化视野,可以从更宽广的历史维度给予其恰如其分的评价。这里体现了上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以贯之的历史与文化担当,让我们看到上昆的新一代表演艺术家正在努力与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正由于上昆在昆曲领域的特殊地位,昆曲在戏曲领域的特殊身份,戏曲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意义,我们才有必要强调“临川四梦”创作演出的重要性,同时期待着这样的创作演出,又一次勇敢地承担起传统戏曲伟大复兴的引领者的重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