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贴:音乐剧《西厢》|京剧+昆曲+黄梅戏+欧美音乐的融合

$
0
0
( 很多的布 …… 嗯,好玩儿 )


音乐剧《西厢》|京剧+昆曲+黄梅戏+欧美音乐的融合

光束戏剧 03-22 10:27

来自专栏:光束戏评

2021年3月20日,在经历了紧锣密鼓的复排—联排—舞台合成后,新绎剧社出品的中国原创音乐剧《西厢》在北京天桥剧场如期上演。

图片图片

今日春分,“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万物的春季生长黄金时段,由此而始。


而在我国古典名著之中,春天也总是伴随着种种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就像是崔莺莺在普救寺外多看了张生一眼,两人彼此欣赏心生爱慕,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是崔莺莺给张生的回信。张生去信时附诗云“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百花盛开的春日。


而在这富有诗意的春天,音乐剧《西厢》步入了第三年,北京天桥剧场史《西厢》2021年巡演的第一站,是很多观众三刷四刷的开启,也是很多观众走进剧场的初体验。


图片图片


 经典改编,中西音乐大融合 ···


音乐剧《西厢》改编自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所著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本剧主要讲述了进京赶考的白衣书生张珙(刘岩 饰)与前朝相国的千金小姐崔莺莺(徐瑶 饰)在普救寺邂逅,一见钟情。张珙借宿西厢,突遇叛军抢亲,张珙如何为爱人解围?面对重重阻隔的世俗高墙,两人能否冲破藩篱?剧中莺莺拜月,抢亲解围,崔母赖婚,张生跳墙,红娘牵线,私奔成全...一环接一环,将故事娓娓道来...


图片图片


音乐剧《西厢》将中国的国粹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戏曲元素和具有欧美音乐特色的流行音乐进行了完美融合,在中西方的音乐之间做了大胆尝试。完美的碰撞打破了常规的音乐剧模式,开启了属于中国独有原创音乐剧形式的先河。


此外,“曲牌式创作”也是在音乐剧《西厢》中首次尝试。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曲牌,这也是借鉴了京剧中曲牌的创作模式。


图片图片


 写意舞台,营造中国韵味 ···


在舞台设计方面,《西厢》力求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中,寻找更符合当代观众视角的立体表达,采用了写意的大胆手法,呈现出美轮美奂的中国韵味。


布景以镂空的汉字解构为灵感,通过配合幕布投影做出场景变化和空间层次;大场景内套活动的小场景,琴案、香炉、插花、屏风、灯盏等摆设一应俱全。


剧中的“墙”是全剧的重要场景,左右和景深的移动,升降和折叠,形成三维立体的空间感,以写意为主,有很多中国韵味的元素在里面。细节处追求精致小巧灵动的流动诗意,让场景符合更深层次的人物关系,音乐情感,做到景随戏动,景随情动,营造符合中华美学的舞台之美。


图片图片


改编传统经典文化需要勇气,也需要鼓励。《西厢》在尝试,把传统的音乐用现代的方式去弘扬。期许一些被忽略的美好国粹能被人看到,希望可以凭借一场演出种下一波种子。如果讨论可以带来关注,话题可以延展挖掘。那么音乐剧《西厢》将会实现它最大的意义化和价值化。


京剧、昆曲、黄梅戏,曲牌、乐鼓、服饰绘……这些穿越时间的长河,这些逐渐被冠以“小众”被遗忘的国粹,需要新鲜血液的融入,《西厢》主创团队希望可以尽所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并“走”出去!


“作为一个音乐剧,我们一直在修改,一点点的在变化,也在做调整。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平常人,每一次演出,每一次复排都会做调整,演员表演、音乐解构的调整,每一次排练我说我们不是恢复排练就完了,我们也要坚信一个东西,我们不是复排,要去深化、去升华……”

——导演 赵永斌


主创团队

艺术顾问:周志强

制作人:李晓菲

导演、剧本策划:赵永斌

作曲:魏小童

编剧:朱凝

剧本改编、声乐指导:宋美桥

歌词:宋美桥、魏小童、朱凝

舞蹈总监:塔尼娜

舞美设计:张鵾鹏

服装化妆设计:曹婷婷

多媒体设计:包尔温

灯光设计:金德超

副导演:塔尼娜

剧目运营:张亚红

执行制作:王子银

执行导演:胡译中

编舞:张东山

声乐助理:徐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