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看见这孩子心里就直冒火”。
朋友家的儿子今年16岁,是他们口中的“业障”。
孩子高一没上完就不去学校了,在家休学已经快一年了。
因为孩子有自残的倾向,老师建议孩子先接受治疗为主。
孩子也表示自己调整一段时间,调整好了就去上学。
“哼,就你这样的还调整,人家成绩好的说调整也就罢了,你这成绩还有调整的空间吗?”
当孩子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迎接的总是父母这样的讽刺。
有一天我去他们家玩,正好是一个周六,那孩子晚上七点才风尘仆仆地回来,我笑着问他:这么晚回来干嘛去了。
他就像一个普通的大男孩一样,有点害羞又有点骄傲地对我说:在家里闲着没事做,总花父母的钱也不好,我就去做了一天兼职,就是给别人推销推销东西,一天呢能赚一百块钱呢。
我刚想夸奖他有独立的意识,还没等张嘴,他的妈妈的话又劈头盖脸袭来:“就你这形象气质还去推销?现在不去上学,以后你就得干一辈子这低三下四的活儿。”
她说完这句话,我亲眼看见刚才那个大男孩,眼里的光黯淡了下去,什么都没说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后来,朋友还拽了拽我的袖子,偷偷地问我:
这孩子怎么愿意跟你说话呢,在家从来都不愿意跟我们说话。要是他愿意跟你说话,你能不能说说他,让他去上学。
天天说自己抑郁症,我看就是不想上学。摊上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可真是造孽了!
父母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上天派来惩罚自己的,殊不知,孩子被降生在这样的家庭,才是更大的惩罚。
孩子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不管做什么等待他们的都是一盆冷水,那他们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这样的父母,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
也许你其实只不过想批评一下孩子,你说他猪脑子,并不是真的说他是猪脑子,但孩子的世界,纯粹得多,你骂他是猪脑子,他可能会真的一辈子认为自己就是猪脑子;
你说是个人就比他强,他可能真的会认为是个人就比自己强;你要他去死,他可能真的就去死了。
父母用成年人的思维对待孩子,认为羞辱是上进,讽刺是激励,贬低是真诚。可是孩子就是这么单纯,在他们眼里羞辱是践踏,讽刺是被抛弃,贬低是否定。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作家人到中年的时候,回忆起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他说:“那天晚上我在外面玩忘记了时间,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以为妈妈会骂我一顿,讽刺我一番。可是没想到,妈妈只是问了我一句,吃饭了吗。我说没有,她就转身给我端饭去了”。
这件小事,一个人能够记一辈子。
因为他觉得父母会用情绪惩罚自己,会贬低谩骂自己的时候,父母却给了他包容。
其实我们仔细体察自己,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我们用吼叫谩骂的方式,会很“奏效”,自己也会很爽。
可是,真正内心强大的父母,会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更多的能量去包容孩子。
走出半生,我们会发现:好的父母,不是对孩子无比严厉的父母,不是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父母,而是给孩子更多能量与包容的父母。
我们不把自身的负能量投射给孩子,我们把自己的人生与孩子分离。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自尊,也要给自己足够的优雅。
千万不要拼尽全力,培养出一个低自尊的孩子。千万不要付出很多,培养出一个抑郁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