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故乡】
《新约·路加福音》中描述,耶稣的父母木匠约瑟与未婚妻玛利亚住在拿撒勒
一日,天使加百利告诉犹太童女玛利亚,她将因圣灵召唤而怀孕
那时约瑟和玛利亚只是订了婚,得知未婚妻被孕后,约瑟便想悄悄和玛利亚解除婚约
......
天使赶紧托梦给约瑟道“约瑟,不要害怕娶玛利亚为妻,她怀的是圣灵所赐之子-耶稣
耶稣(Jesus意为拯救)因为他将把他的子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于是,木匠约瑟带着玛利亚回到祖籍地伯利恒,生下耶稣
......
希律王听说救世主诞生,担心王位不保,下令杀死伯利恒及周边所有男婴
约瑟一家被迫逃往埃及,直至希律王死后,他们才又重回拿撒勒
耶稣在拿撒勒成长、传教,神迹遍布拿撒勒
对于宗教文化不甚了解的我,进入教堂内部后,尽可以静静地欣赏
抛开宗教不语,你也会被这里精美壮观的建筑风格所折服
1.【穹顶】仰望穹顶,透过穹顶的光恍若与宇宙沟通,尤其在这奇幻的百合穹顶下
2【彩绘玻璃】当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到时,光影与色彩带来的魅力,如梦如幻
3.【圣母像】教堂墙壁上镶嵌着来自世界各国教会捐献的圣母像,千姿百态
【报喜岩洞-早期基督徒的朝觐地】
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喜岩洞(即天使报知玛利亚感孕喜讯的地方)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3世纪,基督徒便在此建起了第一座中等规模的教堂
很快“报喜岩洞”便成为基督徒们的朝觐地,天使报喜堂,就是在此岩洞的基础上修建的
......
此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人们在“报喜岩洞”上先后建起了5座教堂
所以说,如今的天使报喜堂由5座不同年代建造的教堂遗迹所组成
第五座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基奥瓦尼·穆齐奥设计,竣工于1969年
一层中间围起来的马赛克地面,是十字军时代的遗迹
【百合花穹顶】
站在教堂中央抬头仰望,报喜堂的顶部极为高大,华美且明亮
其外形酷似一朵盛开着的百合花,百合被视为圣母玛利亚的标志
百合花共16片花瓣,每片两面,32面上镌刻着醒目的英文字母M(圣母玛利亚)
据说,犹太数字32,代表22个希伯莱字母,10条上帝发出的禁戒
进入教堂,很自然地放慢了脚步,只见“圣母领报洞”前
站满了虔诚的信徒,过道的台阶上也坐着人
我们也是蹑手蹑脚从一旁走过,生怕惊扰了默默祷告的人们
教堂四周的墙也建在原有的旧教堂遗址上
新、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此处历史的连续性
【阶梯地砖】
地面绘制了错位的纵向线条,造成有阶梯的错觉
使人缓步前行以表敬意
【彩绘玻璃】
沿着楼梯拾阶而上,一路上五彩缤纷的彩绘玻璃,令人目眩神迷
组合到一起的彩色玻璃,散发着难以言表的瑰丽
抛开宗教意义,本身既是杰出的艺术品
......
喜欢拍照打卡的女生,一定不能错过这里
只是记得不要大声喧哗哟
个人感觉,这是我在以色列所遇见的颜值最高的教堂
【天使报喜教堂】
天使报喜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礼拜堂之一
建在玛利亚惊闻喜讯时所住的岩洞原址之上
教堂大致分为二层(包括错层),一层为祭坛,二层为教堂
教堂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的现代主义材料和结构
裸露的宽梁大柱,表面还有刻意为之的混凝土模板痕迹
而空间却有古典教堂的幽暗神秘
现代主义盛行的上世纪60年代,能有这样一座教堂落成也算独特
【千姿百态圣母像】(摄影:羊吃草)
二层最为惹人注目的,是四周墙壁上,镶嵌着由世界各国教会捐赠的许多幅圣母像
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喀麦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和墨西哥的马赛克画
有来自加拿大、波兰、葡萄牙的陶瓷作品,阿根廷的壁画,北美的钢银工艺及木雕等等
中间的是美国赠送的圣母像,这一附据说以麦当娜为原型
谁说天主教保守?以麦姐早年的豪放不羁,仍能允其登堂入室,足见宽容
据说圣母那裙装是用建造航天飞机的钛合金材料拼接而成
在众多圣母像中,令人印象深刻
奥地利的琉璃圣母像,格外惊艳
除了宗教地位,这座教堂以世界各国信众赠送的圣母像著称
我个人觉得刚刚在教堂二层看到的都是大型作品,教堂外的相对小一些
走出教堂,我们回过头来又一次端详了户外的圣母像,甚觉有趣
......
教堂外建有廊道,廊道的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的教会捐献的圣母像
浓厚的地域特点,有风格写实得,有寓意抽象的,一幅幅都显得色彩斑斓,美仑美奂。
各种材质形态的圣母圣子图,一幅挨一幅陈列
使得教堂风格变换得愈发丰富多彩,令人眼前一亮
......
西方各国的因文化种族的相似性,在我们看来大同小异,倒是东方国家的更具本民族特色
新加坡的娘惹服饰、印尼的纱笼、韩国的条纹衫、中国的肚兜等等
每幅艺术作品虽是表现同一主题,却是根据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描绘了圣母
设计师也许期望通过众多艺术家的精心合作,表现基督教精神的广泛和普遍性
中国的赠品,像极了观音送子图
斯里兰卡的白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大门讲述的是伊甸园和诺亚方舟的故事
导游在向游客讲述耶稣一生的经历
包括:耶稣出生于马槽、出埃及、做木匠、约旦河受洗、加利利湖传道、受难升天
事实上,这座教堂建筑非常特殊,很难用哪种流派来定义(摄影:羊吃草)
60年代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大行其道之时,是否借鉴了其中理念,不得而知
因此,无法简单以古典或现代来定义
总之看上去朴素简洁而不失现代,肃穆庄重而不失包容
【宗教在这个国度里,交织地存在】
要知道这座基督教堂所在地在拿撒勒
而拿撒勒又有以色列的“阿拉伯之都”之称
这是以色列境内非常有趣的一个普遍现象
......
犹如,巴哈伊教诞生在犹太人聚集区-海法
基督教诞生地在阿拉伯人聚集区-拿撒勒
耶稣诞生地在巴勒斯坦自治区-伯利恒
宗教的宽容与世俗的冲突,就这样奇异地在此交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