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为兰庭昆剧团年度公演「又见百变昆生」而作作者:落户台湾的北京人
浪子回頭金不換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齣戲,是我的畢業作品。這齣好戲,不僅劇情具有正面的勵志意義,而且表演上詼諧幽默,生動感人,到處都是可圈可點的戲料。給表演者以充分的表現空間和盡情發揮的餘地。這齣戲是我的師爺傑出昆劇表演藝術家白雲生先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我的恩師滿樂民先生在1984年把這齣戲重新加工整理,再現於舞臺。讓這齣戲在舞臺上再次煥發了光彩。自從我在出科前把這齣戲繼承下來並立於舞臺之後,就被當做是我的看家戲,不斷出現在我的演出場次當中。
無論行裏的前輩,還是愛昆的老戲迷,每當說起白雲老的這齣《金不換》,無不繪聲繪色,津津樂道。還記得北京曲家朱復先生專門把我請到家裏,跟我聊這齣戲,把怹當年看到師爺現場演出的情景巨細靡遺地描繪給我聽,讓我長了很多見識,對我之後的表演益助甚深。1997年我第一次赴台參加五大昆團臺北聯演,拿的就是這齣《金不換.侍酒》 。
昆劇《金不換》又名《迤褕F》,在河北落子戲裏也有演出,名曰《煽火爐》。明代文人所作《迤褕F》傳奇,全劇二十多齣,經歷代藝術家的加工創作,保留了若干中心段落。尤其經過我的師爺白雲老脫胎換骨般的加工整理,形成了如今《投河、守歲、侍酒、團圓》四場次中型劇碼的面貌。
說她的劇情有勵志的意義,正如她的劇名所示,講一個浪子戒賭自新,改邪歸正的故事。描寫富家子弟姚英,嗜賭成癮,變賣家產,甚至賣掉自己的結髮之妻,流落街頭,絕望到投河自盡的境遇。就在這生死一瞬間,被前妻姚氏指派在暗中守護他的老家院救回。使其睹物思前,刻意勾引利誘,委以責任考驗,親身情景教化,終於使這個往日的浪子,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全劇的情節緊扣主題,生動展開。
說她到處都有可圈可點的戲料,關鍵在於白雲老賦予人物相當多的心理層面變化,在規律性情理中尋找意料之外的獨特性表達,白雲老的表演突出一個“狠”字,所謂的“狠”,意思就是表演毫無造作,表達直戳心肺。善於捕捉人物情感及形體動作,以誇張,反差,白描,對比等手段來營造戲劇效果,把這齣典型的做工戲做到一個淋漓盡致的地步。
戲剛一展開,一聲哀鳴般的“好冷啊!”把一個饑寒交迫的姚英送上了舞臺。他可不是走上來的,而是跌跌撞撞栽步上來的,第一個亮相,滿樂民老師要求我們做出“瞳人反背”的狀態,快要看不見黑眼球了,似乎接近散光的程度。小雪渣掉進領口,聳肩縮脖,真是一幅狼狽相。就這樣還在回憶著當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與現實中的無情風雪形成強烈反差。這段戲最突出的邏輯重音落在“被我耍錢”四個字上,說明姚英已經意識到淪落到如此境地的根本禍首是什麼。也為他改過自新埋下戲劇線索。姚英獲救下場前,有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臺詞“攙我來”,如一般演法可能就是搭肩而下了,可是就這樣的小節骨眼,白雲老都不肯放過,三個字三段戲。在老家院面前還想要擺出昔日小主人的架子,一個“攙”字揚身、抬手、搭肩連貫動作;猛然竄身而起引得多日不曾進食的腸胃絞痛,又猛然縮身下蹲,在痛苦中從牙縫裏擠出一個“我”字;用眼睛斜瞟了老院公一眼,可憐兮兮地叫了一聲“來”,斜斜歪歪的被摻走了。當年白雲老演到此處,總是滿堂彩聲。
〈守歲〉一場基本算是獨腳戲了。有唱有做,對往事的衷心懺悔,對今後的自我許諾,其過程有笑有淚。最特別的還是這個上場。靜場中幾聲雙鍵子,姚英揉著肚子慢悠悠的就出來了,舌頭在嘴裏似乎攪動了那麼幾下,來了一個剔牙的動作。生活化到如此地步的動作出現在這個人物身上是再貼切不過的了。我的恩師馬玉森先生跟我聊到這段戲時說:“揉著肚子出來,說明他幾天沒吃飯,突然吃太多,撐著了!你知道他吃的是什麼嗎?”我疑惑地不知所云。老師接著說:“他吃的是土豆燒牛肉。所以才塞牙縫呢!”把人物分析到這種程度,只有我師爺白雲老。
姚英的身份從小主人一下跌到小夥計。但還是心甘情願,盡心盡力的。最慘不過的還是〈侍酒〉一場抓心撓肺般的煎熬。當他得知今日要侍奉的主母就是被自己賣掉的妻子時,手足無措,無地自容。也虧得主母如此用心良苦,想起用假扮夫妻,故意在姚英面前甜言蜜語,卿卿我我。這個帶“綠帽子”的教育方式堪稱一絕。面對這對“恩愛夫妻”的意軟情綿,既要遮遮掩掩,有不死心的偷覷。時而氣憤,時而嫉妒,時而痛心,時而自嘲,更自我安慰式地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貌來。觀眾看在眼裏,笑在臉上,何嘗不為主人公泣在心頭呢。這樣的遊戲見好就收。最終使姚英斬釘截鐵發自心底說了一句“這賭錢嗎!今生再也不幹了。”姚氏是個古代的女教育家,教人改邪歸正,救了丈夫也救了自己,令人欣慰!當姚英知曉前後原委後,深深拜倒在妻子面前,就此夫妻破鏡重圓。
深刻主題,喜劇呈現,按照白雲老的話叫做七分生三分丑。當自己行當的表現手段不足以表達人物時,敢於突破行當,借鑒其他行當的表演元素,為特定人物服務,最終達到過目不忘的表演效果。
說了好多,還是歡迎您進劇場來瞧戲!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齣戲,是我的畢業作品。這齣好戲,不僅劇情具有正面的勵志意義,而且表演上詼諧幽默,生動感人,到處都是可圈可點的戲料。給表演者以充分的表現空間和盡情發揮的餘地。這齣戲是我的師爺傑出昆劇表演藝術家白雲生先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我的恩師滿樂民先生在1984年把這齣戲重新加工整理,再現於舞臺。讓這齣戲在舞臺上再次煥發了光彩。自從我在出科前把這齣戲繼承下來並立於舞臺之後,就被當做是我的看家戲,不斷出現在我的演出場次當中。
無論行裏的前輩,還是愛昆的老戲迷,每當說起白雲老的這齣《金不換》,無不繪聲繪色,津津樂道。還記得北京曲家朱復先生專門把我請到家裏,跟我聊這齣戲,把怹當年看到師爺現場演出的情景巨細靡遺地描繪給我聽,讓我長了很多見識,對我之後的表演益助甚深。1997年我第一次赴台參加五大昆團臺北聯演,拿的就是這齣《金不換.侍酒》 。
昆劇《金不換》又名《迤褕F》,在河北落子戲裏也有演出,名曰《煽火爐》。明代文人所作《迤褕F》傳奇,全劇二十多齣,經歷代藝術家的加工創作,保留了若干中心段落。尤其經過我的師爺白雲老脫胎換骨般的加工整理,形成了如今《投河、守歲、侍酒、團圓》四場次中型劇碼的面貌。
說她的劇情有勵志的意義,正如她的劇名所示,講一個浪子戒賭自新,改邪歸正的故事。描寫富家子弟姚英,嗜賭成癮,變賣家產,甚至賣掉自己的結髮之妻,流落街頭,絕望到投河自盡的境遇。就在這生死一瞬間,被前妻姚氏指派在暗中守護他的老家院救回。使其睹物思前,刻意勾引利誘,委以責任考驗,親身情景教化,終於使這個往日的浪子,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全劇的情節緊扣主題,生動展開。
說她到處都有可圈可點的戲料,關鍵在於白雲老賦予人物相當多的心理層面變化,在規律性情理中尋找意料之外的獨特性表達,白雲老的表演突出一個“狠”字,所謂的“狠”,意思就是表演毫無造作,表達直戳心肺。善於捕捉人物情感及形體動作,以誇張,反差,白描,對比等手段來營造戲劇效果,把這齣典型的做工戲做到一個淋漓盡致的地步。
戲剛一展開,一聲哀鳴般的“好冷啊!”把一個饑寒交迫的姚英送上了舞臺。他可不是走上來的,而是跌跌撞撞栽步上來的,第一個亮相,滿樂民老師要求我們做出“瞳人反背”的狀態,快要看不見黑眼球了,似乎接近散光的程度。小雪渣掉進領口,聳肩縮脖,真是一幅狼狽相。就這樣還在回憶著當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與現實中的無情風雪形成強烈反差。這段戲最突出的邏輯重音落在“被我耍錢”四個字上,說明姚英已經意識到淪落到如此境地的根本禍首是什麼。也為他改過自新埋下戲劇線索。姚英獲救下場前,有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臺詞“攙我來”,如一般演法可能就是搭肩而下了,可是就這樣的小節骨眼,白雲老都不肯放過,三個字三段戲。在老家院面前還想要擺出昔日小主人的架子,一個“攙”字揚身、抬手、搭肩連貫動作;猛然竄身而起引得多日不曾進食的腸胃絞痛,又猛然縮身下蹲,在痛苦中從牙縫裏擠出一個“我”字;用眼睛斜瞟了老院公一眼,可憐兮兮地叫了一聲“來”,斜斜歪歪的被摻走了。當年白雲老演到此處,總是滿堂彩聲。
〈守歲〉一場基本算是獨腳戲了。有唱有做,對往事的衷心懺悔,對今後的自我許諾,其過程有笑有淚。最特別的還是這個上場。靜場中幾聲雙鍵子,姚英揉著肚子慢悠悠的就出來了,舌頭在嘴裏似乎攪動了那麼幾下,來了一個剔牙的動作。生活化到如此地步的動作出現在這個人物身上是再貼切不過的了。我的恩師馬玉森先生跟我聊到這段戲時說:“揉著肚子出來,說明他幾天沒吃飯,突然吃太多,撐著了!你知道他吃的是什麼嗎?”我疑惑地不知所云。老師接著說:“他吃的是土豆燒牛肉。所以才塞牙縫呢!”把人物分析到這種程度,只有我師爺白雲老。
姚英的身份從小主人一下跌到小夥計。但還是心甘情願,盡心盡力的。最慘不過的還是〈侍酒〉一場抓心撓肺般的煎熬。當他得知今日要侍奉的主母就是被自己賣掉的妻子時,手足無措,無地自容。也虧得主母如此用心良苦,想起用假扮夫妻,故意在姚英面前甜言蜜語,卿卿我我。這個帶“綠帽子”的教育方式堪稱一絕。面對這對“恩愛夫妻”的意軟情綿,既要遮遮掩掩,有不死心的偷覷。時而氣憤,時而嫉妒,時而痛心,時而自嘲,更自我安慰式地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貌來。觀眾看在眼裏,笑在臉上,何嘗不為主人公泣在心頭呢。這樣的遊戲見好就收。最終使姚英斬釘截鐵發自心底說了一句“這賭錢嗎!今生再也不幹了。”姚氏是個古代的女教育家,教人改邪歸正,救了丈夫也救了自己,令人欣慰!當姚英知曉前後原委後,深深拜倒在妻子面前,就此夫妻破鏡重圓。
深刻主題,喜劇呈現,按照白雲老的話叫做七分生三分丑。當自己行當的表現手段不足以表達人物時,敢於突破行當,借鑒其他行當的表演元素,為特定人物服務,最終達到過目不忘的表演效果。
說了好多,還是歡迎您進劇場來瞧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