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北京胡同之最】5.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作者:一条大河54
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
钱市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珠宝市街中部偏南,东西长只有55米,平均宽70厘米,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之一。胡同尽西头有一座大罩棚,是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大厅,简称“钱市”,胡同名称由此而得。其实这交易大厅只是银两和制钱互相兑换的场所,但交易者并不携带实际的银两和制钱上市,只是账面交易,盈亏在兑率的差价。当时的钱市胡同还比较宽敞,不像现在这样狭窄。可以说钱市胡同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讲解来自百度)
这里住着很多住户,大部分是租住的外地人,生活空间很窄小,如果着火了,真是不堪设想啊!
磨砖对缝,工程质量绝对没跳,现在的建筑施工绝不会下这样的功夫。
我站在胡同中央向地下拍照,胡同的宽度就一目了然了。哈哈!看着有点不雅,但最能说明问题。
“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炉行即官家批准熔铸银锭的作坊。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形成了钱市,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钱市无市,才改建成银号铺房,形成一条窄胡同。
街南四组三合院和一间铺面,每组三合院占地80平方米,从门上匾书有更改的迹象分析,当时是炉行,后改为商店作坊。街北四组均为独立式房屋,有二层、三层楼,原是银号。
三合院结构均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砖门楼,抬粱式屋架,仰合瓦顶,屋顶现尚存气窗,是炉行冶炼银锭的作坊,北面楼房是中、西两种式样,栓、窗套、檐口线脚及铁花护栏等装饰,都体现中西结合。三层楼后半部用中式建筑,前半部有一个两坡顶凉棚,做为中西两种风格的过渡,门上有石匾,匾名“大通银号”。二层搂门上有石匾,匾名“万丰银号”。
小巷西端是钱市的两排平房,中间天井升高,上加五撰悬山式屋顶,两侧升天窗。
钱市胡同是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同时,在一片狭小的土地中创造出紧凑而多样的建筑空间环境,既反映这条街巷特有的属性,也显示出建造设计者的聪明才智。(以上讲解均来自百度)
北京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真是名不虚传,像我这样“苗条”的身材也就刚刚能过去,真要是我们战友胖子来了,想过去那就真的费劲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