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争利?无视观众?呼唤行干?——八问“反IP骗局”发起人汪海林
11月11日、12日,30多名编剧、导演、制片人、评论人,聚集在北京雁栖湖畔,探讨当下最热门的创作话题。诸多发言者激烈地批评了“IP骗局”,提出四点呼吁:恢复一剧四星、新旧媒体一视同仁、放松审查尺度、查处虚假IP。会议内容经媒体报道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共鸣者众,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质疑。独舌收集了这些问题,请论坛发起人汪海林一一作答。
汪海林
独舌:“雁渡寒潭,怀柔论剑”论坛举办以来,业界反响强烈,共鸣者众,但也有人说:这是“老编剧们集体争利”,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汪海林:这个会不光有编剧,还有制片人、导演和评论家,“老编剧”的表达本身就不准确,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编剧的中坚力量,也有很年轻的编剧,比如张柯,比如《心迷宫》的冯元良这样的。大家都很忙,手里都有很多活儿,挤出时间开这么个会很不容易,我们有话要说,至于是不是出于争利,这个说法很无聊,像制片人吴毅、包世宏,他们也发言了,他们是争利吗?黄星是市场数据分析的专家,他争什么利?周铁东老师,电影理论家,他批评IP热,最早振聋发聩地指出“IP热”是骗局的就是周铁东,他争什么利?我发言里有句话叫“大丈夫有毕生之忧无一朝之患”,把正常的文化批评产业批评理解为争利,这么看问题的人,是他们自己的眼界问题,格局问题。听喇喇蛄叫唤,我们照样种庄稼。
周铁东
独舌:编剧们对“IP热”多有批评意见,并提出了四点呼吁(恢复一剧四星、新旧媒体一视同仁、放松审查尺度、查处虚假IP),要求问责管理部门、电视台和创作者,有人认为这是呼吁行政干预创作。是这样吗?
汪海林:我们有四点呼吁,哪一点是呼吁行政干预的?一剧两星就是反市场的,强行推行一剧两星就是行政干预,我们反对这个行政干预!电视台黄金时间一天不许超过播出两集,这是不是行政干预?电视台爱播几集播几集,这就不用管了吧。我们反对这个,这怎么是呼唤行政干预了?问责是针对我们这些影视从业者的顶头上司,我们的主管部门,我们郑重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问责,能把这理解为呼吁行政干预,肯定是想岔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们会上编剧刘毅的发言,他上来就说,我们要反对行政干预。我们的问责不光针对行政主管部门,也针对播出平台,我们认为播出平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简单复制、模仿,热衷炒作,只求经济效益不管社会效益,我想这是一个很严厉的批评。我们这个社会,敢发出批评的人很多,但一般来说,敢直接批评自己的主管领导的人不多,敢直接批评自己的买家、金主,敢批评甲方的人不多,我们这么做了,其实是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抛开了,请问有这么争利的傻人吗?
独舌:网上还有一种说法:原创编剧对平台、IP作者、导演等从业者尚有几分顾忌,但“他们完全无视观众”,怎么回应?
汪海林:不理解这个说法。业内最坚持原创的编剧是编工委的会长高满堂,他的戏收视率一直很高,从《家有九凤》到《闯关东》,他无视观众了?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确实没有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但是,作为原创编剧,你怎么也不能把刘和平归为“完全无视观众”的编剧吧,他恰恰非常尊重观众。与会者的徐兵,他自己创作并担任制片人的《红色》,被认为是良心之作,刘誉的《锋刃》是央视年度收视率最高的剧,冯元良作为年轻编剧写的电影《心迷宫》,受到观众的好评,他们会“完全无视观众”?史建全老师写《鬼子来了》,写《针眼儿警官》,观众那么喜欢,他“完全无视观众”?
这个指责是跟网文比较吧。网文作者需要读者打赏,甚至要根据读者的意愿不断调整故事走向,在这种互动关系上,读者与作者的供养关系方面,原创编剧确实更多的还是以自己的审美出发进行创作,是不是这种创作方式被总结为“完全无视观众”。如果是这样,无视观众的低级趣味,不去一味迎合,我倒觉得原创编剧们做得还很不够。
独舌:“写得好就有资本追捧,写不好就没有饭吃,不要怨天尤人”这种说法也很盛行,IP上位和原创乏力有无必然联系?
汪海林:事实上可能正相反,在写得好不好方面,劣币驱逐良币,是普遍现象。IP热是资本发热,不是创作高峰的爆发,IP质量如何?某电视台购片人说,(某剧)剧本很差,按照正常审查我们不会买,因为是大IP,所以我们买。而且明年,只要是IP,我们就买,没有IP我们就不买。这个言论是各个台在今年电视节上的言论,很清楚,不是因为好而买,他们也知道差,但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买。我们国营电视台彻底被资本加新媒体打败了,被裹挟了。资本炒作IP不是因为它的质量,而是数量。我这几年接到大量要求合作的请求,都是买了大量IP改不成影视剧本,因为原来IP的质量太差。大家只看到了成功的那几部,失败的有多少?成功率是多少,炒作IP的人会不会告诉你?IP上位跟原创是不是乏力没有关系,它就是资本的选择。我们担忧的是,比如山东卫视,以后也要改为播都市偶像了,播网文改编的剧了,我们的观众可能看不到《沂蒙》、《二哥》这样土的掉渣的戏了。请问这真是观众的选择吗?按照今年各台的动向来看,可能以后我们除了架空历史剧、青春偶像剧、小鲜肉剧,看不到别的类型了。
独舌:现实地看,“一剧四星”几无恢复可能,一剧一星也不可能明天就来(官方不会下令,电视台无实力单独消化大剧),网进台退的态势不可改变,原创编剧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格局?
汪海林:这两年,我们的电视剧市场行政干预过于严重。电影市场这两年有所好转,IP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今年最高票房的,大多不是来自大IP,《港囧》是原创的,《捉妖记》是原创的,《夏洛特烦恼》来自话剧改编,所以,电影市场逐步成熟以后,IP泡沫会更快破灭。而电视剧市场,资本、播出平台、数据平台的勾结,数据造假,购播环节的腐败,已经乱象丛生,整体收视率在急剧下降,我们的观众也反应,现在的电视剧不好看了,不如前些年。整体的艺术水准可以说是直线下滑,市场也急剧萎缩。当务之急是恢复市场活力,“一剧四星”为什么不可以恢复?我觉得就不该有限制,让市场自己调节就很好。全国三千家电视台,百花齐放多好。多家电视台购买电视剧,有利于分摊成本,我们华语剧可以做成全球最大市场,超过电影市场,前提是减少行政干预,我们内需市场很大,观众喜爱长叙事的视频内容。我们需要提高电影、电视剧的专业水平,全世界的影视行业都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我们现在是大跃进,资本大跃进,创意大跃进,文艺创作的水平从来就没有靠资本可以搞上去的。网络视频内容更需要大量原创,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只要搞虚构类视频内容,就需要专业的编剧,高水平的编剧,编剧这一行,从来没有走后门走捷径的,就是真刀真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编剧的养成,是大量阅读、写作练习堆出来的,知识积累和对社会的观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被轻易取代的。高水平的编剧不怕竞争,真正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就是职业拳击运动员跟打野拳的对打,几拳的事儿。原创编剧会担心竞争?笑话。
独舌:统一审查尺度的结果可能是台、网都严,而不会是两头都松,这样好吗?
汪海林:我们呼吁放宽审查尺度,统一审查尺度,即向审查宽的看齐。如果导致台、网都严,这是呼吁者的责任吗?为什么不会导致整体放宽呢?我们希望看到乐观的结果。
独舌:原创和IP怎样相处才是健康有序的?
汪海林:原创和IP本来井水不犯河水,我自己改编过文学名著,改编过畅销书,改编过日本漫画,即,做过很多IP改编的事,那都是职业编剧正常的工作内容。同时我也坚持做一些原创的剧本。现在不正常的是,只能改编IP作品,不改就没有市场,不是以质量论高下,而是以作品形态为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反对的。我们从来不是抱有恶意的一方。
独舌:编剧圈里好像也有不同声音,我注意到一些草根编剧认为改编IP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大编剧们可能担心他们会被草根编剧取代吧?
汪海林:在IP热面前,一些草根编剧包括一些网络写手认为大编剧们害怕了,现在是草根的天下。这是错觉。我不认为编剧分大编剧小编剧,只有成熟和不成熟之分。形势危急,成熟编剧的问题是:是否改变姿态去迎合。迎合了,迅速将覆盖草根编剧的市场,草根编剧更无活路。这个道理他们可能暂时还不明白。一旦发生了,这就是一次生态灾难。
另外,编剧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我们从生活中寻找故事,发现故事,一旦我们只能加工别人的发现,成为一个加工者,我想,这不是一个有职业尊严的人可以接受的,哪怕可以挣到再多的钱。
我看到有人说:编剧需要十年以上出头,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了,一点也不励志。编剧应该五年以内出头,最好是三年。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朋友,你太着急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从来不是我们编剧行业的故事。编剧是编故事的人,首先我们要写好自己人生的故事。我们的会议,我们会上作出的呼吁,我们写文章,都希望能改变些什么,很多人说,这么做没有用的。但是,作为编剧、作家,我们死也要表达,表达就是我们最剧烈的行动。
【采访/李星文】
此篇文章为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独家原创稿件,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