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北京瞬间(991):砖塔胡同张恨水故居的位置作者:厚德东方
张恨水故居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95号(老门牌号43号)。
2004年2月11日,人民网有陈光中《砖塔胡同诞生名篇<祝福>,送行晚年张恨水》。这位作者很幸运,因为他见过还存在的95号。文中写道:前不久路过砖塔胡同,见胡同西段的房屋已基本拆除完毕,但在那一片废墟之中,居然还耸立着一两处院落。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那暂时得以保存的95号院,曾是张恨水住过的地方。
还是这篇文章介绍: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1895年。由于家境贫困,不得已中断学业,走上了谋生的道路。1919年,他来到北京,后因发表长篇小说《春明外史》而名声大噪,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他辗转前往重庆,写出许多“抗战小说”、“国难小说”,积极宣传抗战。日本投降后,他于1946年回到北平,在西城买了一所有四进院子的大房子,同时继续写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然而就在这年的6月,他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同年,张恨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来抄,否则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计策连小孩子也瞒不过。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家人为他穿鞋子,准备下床,他突然仰身倒下,在这屋子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讲这位作者是幸运的,是因为2016年夏到砖塔胡同,95号已经不在了。北京晚报的文章介绍,现在81号的位置和张恨水故居的位置基本一样。看81号如文章介绍是一家快递公司。81号是砖塔胡同最大的单号,再往西用的是太平桥大街的门牌号。
网易网引2016年7月29日北京晚报《砖塔胡同:北京胡同的“带头大哥”》记载:
张恨水故居的找寻更加不易,胡同里现在只到84号就断了,文字记载的张恨水故居是43号,也就是今天的95号,这可去哪儿找?幸好路遇一位好心的住户,这位阿姨告诉我,现在一家快递公司所占的这片区域就是当年张恨水的旧居,81号小门的位置跟旧居的门位置基本一样。望着眼前那座贴满白色瓷砖的快递大楼,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跟鸳鸯蝴蝶派小说大家张恨水对应上。据记载,张恨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1967年一直居住在砖塔胡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均写于此地。
从砖塔胡同81号向西看
砖塔胡同8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