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其後17世纪中叶,节日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青年人會返家,送給母亲一些小礼物。
美国的母亲节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請將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國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開始。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国母亲节的象征。
因為母親節變得過於商業化,安娜·賈維斯成立了母親日國際協會,一直到1948年過世為止,持續進行抗議活動,希望讓母親節回復到單純讚頌母親的節日。”
…………………………………………………………
“ 孝道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品德。孝順雙親被認為應該是晨昏定省、終身行之的行為,因而無規定特殊日期作為父母的節日。目前大中華各地區均無法定的母親節。
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等地,母親節不是一項正式或傳統的節日,官方也没有將之明文列作法定節日。但是自從香港、澳門開埠以及大陸改革開放以来,越來越多人開始逐漸習慣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來慶祝母親節,這跟美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有着很大的關係。每逢母親節,子女常會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母親的關懷和敬意,如贈送賀卡、鮮花和禮物,或者互通電話、電子郵件、甚至網路影片。尤其在粵港澳一帶,受到當地傳統飲食文化影響,子女通常與母親一同到附近的茶樓或酒樓裡面飲茶慶祝。
台灣的母親節雖非法定節日,但因為是禮拜天休假日,慶祝活動也自然不少。許多民眾常常於當日偕母親上餐館慶祝,也會準備蛋糕、各式各樣禮物、禮金,或者準備一束康乃馨,致給母親,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文化融和,母親節禮物的選擇愈來愈多,漸取代單一以康乃馨作禮物的傳統觀念。
另外,中國自古就有代表母親的花──萱草(金針花),古時遊子臨出門遠行之前,總會先在母親所居之後院內室前種植萱草以表達孝心,希望母親因照顧和欣賞萱草使心靈有所寄託,並相信欣欣向榮的萱草可以象徵遊子在外平安健康,減輕母親對遊子的思念。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開始有人倡議以夏曆四月初二,即孟母誕生孟子的日子作為母親節,并将其稱為“中華母親節”。由於“孟母三遷”的故事和傳說表現了孟母養育子女、教子成材的良苦用心,至使其在中國廣為流傳,故孟母也常常被視作中華文化中母親形象的典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