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引发“七七事变”的 日军士兵失踪事件真相

$
0
0
      引发“七七事变”的日军士兵失踪事件真相
 
                           文章提交者:意志荣光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失踪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竟悍然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士兵失踪”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 的阴谋,其目的是扩大侵华战争的规模。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分子,百般掩饰这一罪恶的事件,企图淡化甚至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历史,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威胁着世界的和平。那么,当年日军士兵离奇失踪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引发七七事变的第一枪究竟是谁开的?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引发“七七事变”的日军士兵失踪事件真相。自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三省后,日本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战略要地——北平。日军蠢蠢欲动,觊觎北平乃至整个中国。 从1937年5月开始,驻华北日军便频繁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演习从白天发展到黑夜,从虚弹发展到实弹。特别是驻丰台日军,经常在宛平北郊举行以宛平县城为目标的演习,日军联队长、旅团长,以及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都陆续去丰台指挥日军演习。当时,中国方面驻守在平津第一线的是宋哲元部第29军。针对华北日军的军事演习,中国军队也紧张地进行着备战工作。从5月开始,宋哲元便下令全军进行军事训练,并举行军事演习,对日军可能发动的侵略严阵以待。 6月,华北的形势已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日军经过长期战争准备,随时可能发动进攻。而此时,中国方面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建立,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也具备了一定的抗战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日军的任何挑衅,都会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决反击,而中国方面稍有不慎,也会给日军以发动侵略的口实,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中日双方都在注视着华北,注视着宛平城,更注视着战略要地——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10公里的宛平县内,它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北平四面的4个重要地方——通州、丰台、南口和卢沟桥,已被日军占据了3处,仅有卢沟桥掌握在中国军队手里。北平与外界联系主要通过平汉铁路,卢沟桥恰恰是平汉线上的咽喉。对中国军队来说,控制卢沟桥不仅可以保障北平的唯一交通运输线,也使中国军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此外,在北平南苑还驻有大批中国军队,而丰台日军则在驻守卢沟桥和南苑中国军队的两面威摄之下。一旦日军占领卢沟桥,不仅能和丰台形成犄角之势,解除丰台日军的后顾之忧,也切断了平汉线,使北平中国军队进退两难,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在7月3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出,立即给中国以打击的建议后,日本军方就把发动侵略战争的地点定在了卢沟桥。

[转载]山东头登陆的鬼子兵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日军第1联队第3 大队第8中队的数百名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开往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演习前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说明了演习内容:从回龙寺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假想敌的主要阵地攻击。晚7时30分,天色灰暗,没有一点月光。清水节郎下令演习开始。日军部分军官和假想敌旋即按命令布置到东面活动。天完全黑下来以后,清水节郎率一半官兵向假想敌所在的东 方移动起来。此时,中国方面已经接到在大瓦窑演习的日军清水节郎中队数百官兵迟迟不撤离,并在加紧构筑战斗工事的侦查情报。为防备万一,宛平县长王冷斋命令警察局把宛平东门关闭,任何人不许出入。驻守宛平的中国守军第29军 37师110旅219团3营长金振中,也调9连增兵东城墙上,埋伏在女儿墙下待命,城上平日岗哨照旧布置。 22时40分,靠近中方阵地附近宛平城东北的日军演习位置突然响起几声枪声。临近日军演习地的中方卢沟铁桥阵地,担当守卫任务的是3营11连3排,排长李毅岑听到枪响,当即到哨上查问情况,哨兵报告说有6名端着三八步枪的日本兵,来到铁路桥头附近的回龙庙前挑衅,要求强登河堤。哨兵喝令他们止步,6个日本兵抬手就朝我方阵地打了几枪。哨兵自卫还击,也打了几枪。6个日本兵随后狼狈逃跑。

       驻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擦枪交火,形势严重,李毅岑马上向连长刘不易报告。刘不易忙令11连4排由排长沈忠明带队,跑步到桥东,协助3排守卫大桥东头, 并归3排长李毅岑统一指挥。 清水节郎听到枪声,立即命令停止演习,同时吹响集合哨全中队点名。一日军小队长向 清水节郎报告说,失踪了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传令兵。清水节郎感到失踪一名士兵是件大事,怀疑志村被中国守军绑架,便立即向大队 长一木清直少佐报告。驻守丰台的一木清直听了清水节郎的报告,对志村菊次郎的失踪非常 重视,立即将事件报告给北平的联队长牟田口 廉也大佐。牟田口廉也随即命令一木清直带领丰台的一个中队急赴宛平城,与中国方面进行 交涉。一木清直得令后立即整合队伍,带着 500人的一个中队和6门重型火炮由丰台开往宛平增援清水节郎中队。 此前,在清水节郎电话报告一木清直后约 20分钟左右,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经归队,表明其并非被中国方面绑架。志村菊次郎 是个新兵,担任传令兵,他在解手返回时迷失 了方向,才误了归队。小队长将此情况报告给了清水节郎中队 长,清水节郎立即报告了联队长牟田口大佐。 牟田口一听,为时已晚了,他害怕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对他的谎报事实给予处罚,于是,就 将这个事实隐瞒了下来。但他万万没想到,正 是由于他的瞒报,才使得日军能以“演习地带传来枪声,有一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 外的“七七事变”,从而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全面 战争。 而所谓的“枪声”事件,在抗战后的审判中,时任天津特务机关长的茂川秀曾亲口承 认:“是日本放的枪”。 失踪士兵已经归队,按理说日军的这场闹剧也该收场了,但清水节郎却仍然带领其中队 来到宛平城下,以“演习地带传来枪声,有一士 兵失踪”为由,要求立即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驻守宛平城的29军37师110旅219团 当即予以严词拒绝,双方发生对峙。 深夜零时20分,一木清直从丰台赶到宛平城外,他随即下达了作战命令:第3大队只留警 备部队一个小队,主力沿一文字山沿线部署, 占领一文字山。接到一木的命令后,清水带领第8中队于凌晨1时到达丰台与宛平之间的西五 里店待机。 此时,也就是7日夜12时左右,接到报告的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打电话给 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称:日军昨天在卢 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 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 城搜查。 中国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接到报告后回答说:“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 事先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 法,妨碍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致起误会。” 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声称若 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随后,团长吉星文奉命亲率一个营加强卢沟桥防御。

      7月8日一早,日本外务省便与国民政府外交 部进行了交涉,指责中国军队乘日军演习之 机,强行绑架了一名日军士兵,要求中方迅速 查清此事。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国民政府外交 部冀察外交委员会授权驻军代表全权处理此次 日军士兵失踪事件。 于是,秦德纯作为中方驻军代表,委派行 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外交委员 会主席魏宗瀚、委员林耕宇、绥署交通处副处 长周永业等人,到北平日本特务机关交涉。 出发前,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要求王冷 斋、林耕宇到丰台兵营一谈。王、林二人到达 丰台后,牟田口闭口不谈士兵失踪情况,却追 问王冷斋等人是否有处理事情的权限。王冷斋 回答说,因为事态尚未明了,还谈不到处理;同 时,此事该由何方负责,现在还不能臆断。牟 田口又说,如果事态搞清楚了,还是以当地处 理为宜,我已委派森田副联队长全权处理,阁 下是地方行政长官,在贵署管辖境内,应有处 理之权。 王冷斋等人离开丰台日军兵营时,日军 300余人,也分乘8辆汽车向卢沟桥出发。当王 冷斋与森田等人到达宛平东郊的沙岗时,日军 已摆好进攻阵势。这时,日本特务机关副官寺 平气势汹汹地对王冷斋说,现在事态十分严重 已来不及调查、谈判,请贵专员迅速处理,下 令城内驻军向西门外撤退,待日军进入宛平东 门再行谈判。日军副联队长森田也指着日军阵 地恐吓林耕宇说:“10分钟内,如无解决办法, 严重事件就会立即爆发。”王冷斋义正严辞地回 答说:“要商定处理原则应进城谈判,否则一切 责任由你们承担。”森田等无计可施,只好令寺 平等人与王冷斋一起到宛平谈判。 凌晨4时左右,王冷斋等人离开沙岗,前往 宛平。到达宛平后,王冷斋等人立即与日方代 表樱井、寺平等进行谈判。寺平要求宛平东门 的中国军队撤退到西门,由日军占据东门后, 再进行调查谈判,遭到王冷斋和宛平驻军营长 金振中的拒绝。正在这时,一木指挥日军向宛 平县城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宛平驻军当即予以 反击。下午4时,牟田口廉也派人送信,要求王冷 斋和吉星文出城面商,遭到拒绝。5时,牟田口 又派人送信向宛平县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于 当日下午8时前,命令中国军队撤退到永定河西 岸,如果逾期,便用大炮攻城。6时5分,日军 以猛烈的炮火攻击宛平县城,炸毁了专员公 署,炸伤了营长金振中。第29军司令部于是下 令前线部队奋力反击,宛平驻军坚守阵地,驻 守西苑的何基沣旅奉命从长辛店以北、八宝山 以南向日军反攻,双方激战至深夜,何基沣旅 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附近的铁路及龙王 庙等地。 8日晚,29军副军长秦德纯与38师师长张 自忠分别在北平、天津同日本特务机关松井太 久郎和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进行交 涉。晚9时20分,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下达命 令:“旅团将兵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附近,准备 明天天亮时攻击。” 9日凌晨3时,中日双方达成协议:双方立即 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 西岸;宛平防务由中国保安队接任,人数约二三 百人,定于当日上午9时接防。 接到中日双方的停战协定后,河边不按照 协定撤退军队,却以监督中国军队是否履行协 定为借口,仍将第1联队主力集结于卢沟桥车站 附近,以一部分兵力占据沙岗。9日清晨6时, 当王冷斋和吉星文正在执行撤兵协定时,日军 背约,下令再次炮轰宛平县城,发射了一百余 发炮弹。 上午7时50分,按照中日双方协定前往宛 平接防的中国保安队在卢沟桥附近的大井村受 到日军阻击,死伤数人,不能前进。12时20 分,中日双方派出的监视撤兵的代表到达现 场。日方提出:城内中国军队只留一个小队,其 余全部撤到永定河西岸;保安队限定50名,只能 携带步枪和30发子弹;为了监视中国军队撤退, 由日军旅团长到宛平城内巡视。中方代表同意 了前两条要求,拒绝了第3条要求。这样,中国 保安队只好派50人前往宛平接防。这时,日军 不仅一兵未撤,反而增加兵力,将第1联队第2 大队从通州调到丰台。 而中国方面将宛平驻军全部撤出,退守永 定河西岸。此时,日本国内正酝酿出兵计划, 关东军已将混编成第11旅团调至长城一线,天 津日军正纷纷出动。 自11日起,日军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附近 一带,战事开始扩大到北平周围地区,第29军 各部分散在各地英勇抵抗,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 就此开始。 事变发生后,无意中引发了惊天巨变的传 令兵志村菊次郎这个“小人物”并没有受到任何 惩罚,“七七事变”后不久他便退出现役,被遣 送回国,但很快又再次入伍,加入日军第18师 团,参与了“南京大屠杀”。1944年10月,第18 师团在缅甸孟拱被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 军新一军彻底击溃,志村菊次郎也被击毙。至 此,这名早在7年前就在北平“失踪”的日寇终于 在距事发地点万里之遥的泥泞沼泽中找到了自 己最后的归宿。 日军“士兵失踪”事件制造者之一的一木清 直少佐,在1942年8月21日的关岛战役中被美 军击毙;而“七七事变”中下达开枪命令的牟田口 廉也大佐,也于1945年12月被逮捕,1946年9 月被移送至新加坡受审,应了作恶多端必自毙 的那句古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