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头村与黑石山
2008年春,某文物爱好者在黑石头村发现《庆都大长公主圹志》,为研究石景山区的地名,增加了新的史料。圹志原文如下:
庆都大长公主圹志
公主讳圆通,大明仁宗昭皇帝之第二女也,母妃赵氏。公主生于永乐七年九月初一日,洪熙元年四月初七日册封为庆都公主。宣德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下嫁驸马都尉焦敬。今上皇帝嗣位,笃念至亲,礼待优厚,正统二年七月十五日进封为大长公主。五年五月十三日以疾薨,享年三十二岁。讣闻,上深悼惜,辍视朝一日,遣官致祭,敕有司营葬事。太皇太后、皇太后,皆赐祭。中外亲王、公主,悉遣官祭。以薨之年八月壬午葬黑石山之原。葬之日,上复辍朝一日。呜呼!公主贞淑天赋,孝敬夙成,足以膺福祉,宜厥家而享富贵于永久也。而遽长逝,岂非命哉!爰述其概,纳之幽堂,用垂不朽云。
庆都公主是仁宗第二女。仁宗共有七女,庆都公主行二。不过,庆都公主是何名讳,其母是谁,以及下葬的具体时间等问题,《明史》却只字未记载。通读圹志,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圹志中的“庆都”二字何解?明代的公主,以古地名命名。据文献记载,帝尧的母亲名庆都,去世后葬于成阳(今河南省范县)尧陵附近,称为庆都陵。“庆都”逐渐演变为地名。
圹志中的“仁宗昭皇帝”是指朱高炽(1378-1425),他是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十个月,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驾崩,终年47岁。“仁宗”是朱高炽的庙号,“昭”是朱高炽谥号的简称,其谥号全称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圹志中的“今上”是指朱祁镇(1427—1464),他是宣宗朱瞻基长子,庙号英宗,年号正统。英宗还有个年号天顺,是英宗复辟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在圹志中是不会出现“天顺”年号的。
圹志中的“太皇太后”是指英宗的祖母。英宗的祖母姓张氏,永城人,其父张麒,追封彭城伯。洪武二十八年(1395)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圹志中的“皇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英宗的母亲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让我们从孙氏说起。孙氏原籍邹平,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名动一城。孙氏的美名传到仁宗张皇后(当时还只是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耳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让人将孙氏带到了自己面前。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不禁对这个小女孩刮目相看。彭城伯夫人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外孙——日后的宣宗朱瞻基。虽然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尚未长成,但是美人难得,又是自己的同乡,彭城夫人认定她与自己的外孙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彭城伯夫人不遗余力地成祖朱棣推荐小孙氏,成祖也不禁好奇,决定召小孙氏入宫。看过之后,成祖对小孙氏非常满意,决定“养于宫中”。小孙氏从此成为仁宗张皇后的养女,与自己未来的丈夫宣宗朱瞻基一起长大。
时间很快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这一年,朱瞻基已经十九岁,孙氏也已长成。几年来,两人青梅竹马,都认定自己将要与对方结为夫妻。
然而,成祖忽然改了主意,决定仍然要另行为孙子朱瞻基选妃。经过一番挑选,济宁人胡善祥成为朱瞻基的嫡妃,而朱瞻基一心想要迎娶的孙氏,却只能充当姬妾。
宣宗登基后,便着手册立皇后。如果按照他自己的心意,当然是要册立孙氏,然而胡善祥是成祖钦定的太孙妃、仁宗钦定的太子妃,是毋庸置疑的原配嫡妻,宣宗没有别的选择。只得将皇后的凤冠戴到胡善祥的头上,将心爱的孙氏封为“贵妃”。不久,就传出孙贵妃“有喜”的消息,令大臣们喜出望外。因为,年近三十的宣宗,虽然妻妾成群,却膝下荒凉,孙贵妃虽然专宠,但是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胡皇后更是连女儿都没有生过。现在总算孙贵妃又有了身孕,所有的人都盼望她为宣宗生个男孩。
然而,这个“子”不曾结在孙贵妃腹中,而是在一位宫人腹内孕育。宣宗虽然专宠孙贵妃,可是她在生下女儿之后就再不见怀孕,倒是一名宫人为他怀上了“龙子”。自从宫人怀孕开始,宣宗就声称孙贵妃“有喜”。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在深幽的紫禁城里,在宣宗和孙贵妃紧张的关注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宫人生下的果然是一个男孩。这是宣宗的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他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一出娘胎,这个男孩就归在了孙贵妃的名下,他只知道孙贵妃是他的母亲。即使他贵为帝王,都再也没有得到过亲生母亲的丝毫消息。宣宗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兴奋自不必说。立即下令大赦天下。
下一步,宣宗决定确定皇长子的地位。当然,还有不少困难。——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制,藩王若想以庶子为世子,必须等到嫡妻年满五十,再也不可能生出嫡子之时,才能以庶长子袭封。——虽说皇帝与藩王不同,但是皇后胡善祥毕竟未满三十,何况这位皇长子又实在太小,连出生之后的危险期都还没有过去,怎么好就册为太子呢?
宣宗自有办法。他来到坤宁宫,暗示胡皇后主动上表,请立皇长子为太子。孙贵妃也上了一份表章,故意推辞说:“皇后无子是因身体不好,只要病一好,自然能够生下嫡子来。我的儿子怎么能够占嫡子的先呢?”群臣也联名上表,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宣宗“从善如流”,答应了皇后和群臣的“强烈要求”。
宣德三年(1428)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随之而来的二月初六,他下诏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储,入居东宫时虽然号称是“两岁”并且确实过了一个新年,实际年龄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五天。在册立了皇太子之后,宣宗废胡皇后的心情越发迫切。胡皇后万万没有想到,宣宗让自己“请求逊位”。在册立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宣宗发布诏书,废胡皇后,册孙皇后。胡氏从此退出了宣宗的生活,而孙贵妃,经过十几年的磨练,终于等到了盼望多年的皇后凤冠。
孙皇后去世后,英宗才知道自己是宫人所生。至于生母姓甚名谁,何方人氏,结局如何,没人能说清了,成为历史上的一宗疑案。
这就是说,圹志中据说“皇太后”,不可能是英宗的生母,只能是英宗的养母孙太后。
圹志中出现了“黑石山”的地名,对研究石景山区的地名提供了新资料。庆都公主圹志的发现,说明仁宗位下的公主,均有可能葬今黑石头村,人们对“一溜边山府”的范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本文作者:双塔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