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顾兆琳先生-------虽各处两条不同的学术见解路上
敝人和今年六月底过逝的顾兆琳先生的结识,是昆曲同期的一位曲友介绍的,在1990年代台湾此地的新象把内地各昆剧团引介到台湾时。这位曲友说,你和他都是从事于昆曲作曲的,介绍你们认识,会有话说。
他当日来台湾,还带有一个大陆曲界的一套大部头创作——由王守泰主持的《昆曲曲牌与套数范例集》,想在台湾找出版社出版,请敝人代为想想办法。敝人深知台湾对于昆曲也是因属较冷门非畅销书,尤其像曲律更是冷门中的冷门,恐难如愿。于是敝人向他建议,不如以手抄本形式,一如敝人当年出版《昆曲名曲集》《中国古典戏剧曲谱丛刋》,以手抄本出版方式,影印出版。在筹资方面,敝人也出了资,甚至名列出版品的扉页上。日后,该书就是以敝人建议的手抄方式出版的。
不过,当年的敝人,实是井底蛙,全心投入昆曲作曲,而不理会昆曲界的格律主张发展到哪儿。但之后,内地昆曲各出版品渐入台湾,于是发现有王季烈往日主张的漏洞百出的主腔说。在内地竟然发皇成为主流,而王守泰就是领头羊。不过,敝人于后来就从事于解析昆曲曲牌真相的1993~1995所写的《九宫大成南词腔谱稿》,就是为了求真相,从分析曲牌构成里确定每只曲牌都是独立生命体,换句话说,它就是一首歌曲,由乐工创作,一如现代任何一位作曲家,没有什么要靠主腔去连系,依字声去行什么腔。但该书言及主腔的是非,也没有什么烟硝味,只是在全书其中一页淡淡一处稍言之。烟硝味之出,是日后读到王守泰的《昆曲格律》一书,发现里头用谎言行骗立名而勃然大怒,开始斥责主腔说。
不过,顾先生是位主腔说信徒,于他的作曲,敝人不方便说什么。但日后,他每度来台,也都有与敝人连系,当他在教导本地学子时,敝人也在旁加油打气。甚至他来台时,也主动找敝人帮忙打理一些事务,敝人都勉力为之。但日后,当敝人于不再参与曲会活动后,与昆曲圈来往也少,于是与顾先生没有再有连系了。如今得知其仙逝,虽道有不同,不过忆及以往一段来往,不禁惘然若失。谨此纪念一位各处两条不同的学术见解路上的昔日友人。(刘有恒,2019,7,11于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