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微博转贴:《二子吃面》与《吃面条》

$
0
0

《二子吃面》,在剧本层面上也远不如陈佩斯朱时茂原版的《吃面条》。讽刺的等级不在一个层面上。

乍一看,《二子吃面》讽刺了影视圈乱象,可这都是零散的事件,对现实的模仿,还不到提炼的地步。

再看《吃面条》,包括陈佩斯朱时茂最好的几个小品,《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都有一个明确的线路:“小人物的失败”。

小人物,如今谁都知道何谓小人物,但写好,演好,不容易。而在此之上,小人物有什么结局,又是一个洞察与表现的分水岭。

绝大多数商业作品,小人物一开头再衰再惨,都会在最后有了幸福结局。

我喜欢的编剧大师“三谷幸喜”则往往温柔地给小人物一个“魔幻时刻”——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某一刻,他们曾经看到过日落美景。

陈佩斯朱时茂狠毒多了。他们把魔幻时刻放在第二幕。

这些主角总是有着赤诚的心,有着急迫的理想,希望自己是舞台中央的人物。在这些小品开头,你就会明悉他们的一生所求——

“陈佩斯”这样的人,想成为“朱时茂”这样的人。

于是也许是朱时茂晕了头,也许是朱时茂找不到人选,也许是朱时茂大发慈悲……总之,小人物得到了一个机会。

他登上舞台,自得其乐,一心沉浸在理想实现的光辉中。他太快乐了,观众看他却丑态百出。

最终,一切自然而然地回归原点——“陈佩斯”仍然当不成演员,做不了好人,永远是配角。“朱时茂”呢,“穿上这身衣服也是个地下工作者”。

小人物的梦境破碎,观众们放声大笑。

这小品标准之高,远远超脱了观众笑了几次的问题——而它又真的很好笑,逼着观众加入这场互动艺术里来。

这就是小品艺术的顶点,喜剧的高光。

其他同行,无人能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