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比例直升改定额,东城试点西城惊

$
0
0




这几天,围绕着小升初的劲爆话题不断,海淀特朗普,扰动小升初小升初政策发,海淀有惊讶,西城有惊吓其中西城20200731以后实施一房多校新政引发的学区房市场震荡令很多家长惊魂未定。
此时,作为教育改革试验田的东城区也不敢寂寞扔出了一颗炸雷,那就是:
比例直升改定额!
原文刊登在东城教育考试中心网站5月3日发布的文件《东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入学问答》之中,作者是东城义教办:
4.初中入学中提到的“定向名额派位入学”怎么理解?自2014年以来东城区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顺利,改革成果已基本兑现完毕。为固化改革成果,原“一定比例对口直升派位入学”统一为“定向名额派位入学”。2020年按改革任务安排,确定“一定比例对口直升”的“定向名额”数,当选择定向名额派位入学的人数小于定向名额学校计划时直接入学,选择定向名额派位入学的人数大于定向名额学校计划时派位入学。该定向名额数固定,在未来延续使用。
对这份文件,本来没什么争议,比例直升变成定额直升,很好理解。
打个比方,某小学今年6年级有200+个孩子,其中30%可直升171,那么今年直升名额将是60+,低于65,这个数字将是该校以后直升171的定额数字,无论该校以后各年级人数增长多少,定额都不变。即使一个年级达到300人,则60人的定额,占全校的比例是20%。也就是原来有关部门许诺的30%直升被移花接木了。
这算事情吗?真的不算事情。
请看下例: 

北新桥-东直门学区,有很多家长当年就是看到人民网上登载的这篇报道而热血贲涌,在2014年/2015年期间,买入西中街及史家分校的学区房,等着2020年及之后的直升。
按照官方报道,学区100%直升,北东学区就是东直门中学(王靖雯母校)、55中(张一山母校)两所学校,一所是区重点中学,一所是市重点中学,100%优质学区,都不需要教委再做啥工作。
结果呢? 

24中、25中、27中大批进入北东学区,之所以没有具体数字的原因竟然是:只要摇号没摇进重点校,有多少算多少,都能收进这几所优先发展校。而本学区最好的东直门中学给北东学区的指标可怜兮兮。再参考下图东城各重点校分配给各学区的指标五色图: 


以及各学区升优率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本在2014年看来已经是100%升优的北东学区,远远达不到60%升优率,而且2019年与2018年相比,数据还得到了极大改善,可想而知,那些2018年小升初的家庭得有多少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命很苦的。
只是,越来越多东城新移民家长对自己的情况更主动关心,时代变了,在东城混日子,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学区内100%直升政策无征兆变向的先例在,按比例直升转成定额直升,对东城家长们来说,也不可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其实,即便是西城区也有类似的为政策打补丁,结果打猛的现象,比如说好的宏庙、西单80%直升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变成了70%直升实验中学,其余10%直升北京市第八中学。
此次东城区按比例直升改定额直升新政涉及的学校,大致有:
和平里一小(幼升小热点校)(>200),安外三条小学(<200),地坛小学(<200),东四14条小学(约150),新东小学(60+),汇文一小(100+),景泰小学(150+),均按30%直升。涉及750-780,大约会固定下来220-230个学位,之后的增量,因东城幼升小一直没有闻疯热而影响不大。
另外,消失的北新桥小学(0人),依旧在名义上属于30%按比例直升学校。
还有一所奇奇怪怪的直升校新鲜胡同小学(100人),直升比例总在变。最早是100%直升,后来又说是30%,这种拉抽屉的举动所造成的数据差别可太大了。
按比例直升,是不包含100%直升校的,也就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景山学校,方家胡同小学—5分,雍和宫小学—东直门, 青年湖小学---171中,校尉胡同小学—166中, 花市小学---广渠门中学, 文汇小学---文汇中学。前门小学---前门外语学校。这都还是100%直升。
综上所述,按比例直升改为定额直升,对东城小升初的格局影响甚微,但为什么居然也成了一次炸雷型事件呢?
因为有人把这一举动视作市教委的试点,恶意推测将来各区也会照此实施。为什么说是恶意推测呢?因为这是没根据的推测。
根据以往情况来看,凡东城实施的试点,西城区一定在暗中杯葛,更多情况是另起炉灶,搞一套自己的玩法。
如果西城区真的按照东城的做法来推行,会怎样呢?前景显然不妙。

上图为自2007年至2018年11年间东西海三区每年幼升小人数走势图,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东城区这几年小升初形势并不紧张,实施各种政策均有一定空间。而西城区和海淀区幼升小人数不断快速增长,使得这几年小升初形势越来越紧张。
我们喊了多年的,狼来了,狼来了,去年开始,狼真的来了。
仅就西城区而言,每年小升初人数突破1万以后,快速向1万5千递进,而名校的学位受制于场地因素,无法扩容,但直升小学的人数不断膨胀,出现直升名额吞噬挤压政保名额的反常现象。
直升灭政保,可能吗?

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分水吃,三个和尚就该抢水了。而直升这桶水,竟然也比普通人想象的要深。
自2014年西城区自创并大力实施以推动学区房暴涨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简称西城房教改)以来,各学段重要成绩震荡下滑,与之反比的是,各个学区房价格蹭蹭蹭蹭直追伦敦1区,位居地球大都市均价第三。造成这种奇葩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教育被炒房绑架了,进而形成教-介之间的畸形合作关系,是有目共睹的重要祸根之一。
在这几年,各项政策完美助力炒房势力,想享受政保,就得有西城区户口还得有房子,想西城区落户口更得有房子,升学顺序之中,有房优先于四老等等。幼升小各因素之中,房子大,还可理解。而在小升初阶段,竟然也是外区学籍有户无房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
但对买房家长们来说,别说普通公务员仅凭正常收入难以购买西城学区房,就算公务员家庭年收入50万,不吃不喝也只够在金融街宏庙学区买一个2.5平米的小半间厕所。
对更多持有学区房的家长们来说,高溢价、老破小、高负贷、接盘侠,都是做梦甩不掉的标签。每当政策变化之际,获利者的洋洋得意,持有者的惶恐不安,经常交汇在同一群楼宇之中,混合着淡淡的汽车尾气,弥漫在首善之区的空气之中。
尽管如此,虽然这里的名校云集,但圈钱区的名声也不是白给的,普通人家想凭学习好成绩考入名校的殿堂,已成为痴心妄想因而,很多草根家庭从一开始就把希望寄托在购买直升校学区房这事情上,砸重金以图获取精英教育的入场通道。遇到如此新的打击,他们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众所周知,西城区除了育才学校是九年一贯制以外,其他小学直升中学都有比例上限限制,因而都符合按比例直升这个前提。
即便是按比例直升,并非100%,也阻挡不住购房者的勇气和热情。西城这类学区房以宏庙为代表的极端价格已经高达20万一平米,是和平里地区9-10万一平米的2倍。有什么理由能支撑这么高的溢价?花千万元量级买的学区房,稍微下挫5%也是50万元,相当于很多富裕双职工家庭一年的收入,且是税后收入。
如果西城区实行直升校定额直升管理,结果会怎样呢?房价在0731政策的挤压之下,再下跌10-15%。
从另一方面讲,直升校直升占用实验中学250个左右学位,对整个高级政保体系已经形成了巨大冲击,总有人在惦记抑制这个现象,但各种利益的纠缠,早已形成了死结。
所幸的是,从最近几天情况来看,西城教育的新政策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发表之前总是有意无意走漏给炒房势力以助力他们去炒作特定地段学区房。尽管里外勾结的这一毒瘤,虽难马上确认现已被斩断,但至少这次没有发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城区的教育改革已经有了希望,尽管前路依然漫漫,但起码有了光明的迹象。
最爱折腾的单位,其实是最经不起折腾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