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治曲蟁言(12)————从『捉刀人』谈也是学术造假

$
0
0

治曲蟁言(12)————从『捉刀人』谈也是学术造假

 

吾年青二三十岁之时,十分重视及钻研经世济民之学(如政治、社会、经济),于是写作时论发表。有一次,吾对于当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倡自由放任经济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说法在台湾被有心人大捧特捧,来张大财阀势力作张本,大为不满。于是写文批判,投稿至某一杂志社。时吾人因从事于工程建设,时常住于工地。某天返家时,双亲告知有人打来电话要到家里拜访你。该一次见面就是吾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一位『捉刀人』。他是该杂志的主编,吾人被他激赏,所以带着副编来家送上礼品,后来,吾也继续为该杂志写稿了。而后来得知,他实际上也是该杂志的创辨人御用的『捉刀人』,领薪水为该创辨人笔耕,挂上该创辨人的著作之名面世。此人之着,以吾人对于学术之学的质量的专业的挑剔眼光,都是为之倾倒不己,也开拓了自已学术的眼界,站在求真而不为世间虚名盖世的伪学及伪学者的名位的抬头所惑,并且能判学术真伪而刀刀见骨,阅读他的著作对吾人的学力的帮助很大。虽今未再连系,不过对于此位今生所曾见的『捉刀人』仍是认为一度见到面是今生之福。

 

其实,『捉刀人』现象在台湾的学术界也不是稀见之事。像是近年来,台湾此地一位曾任教授及教师的某先生,就着有一篇揭发台湾高等学府黑幕的〈让学界大老去流浪吧!〉讲出台湾学术界不少学术界闻人(大老)都是搞学术造假的,他指出,像是大忙人的大老,天天都在忙,但论文爆量:

 

『每一个人都有超出合理范围的论文数据,照理说如果有人可以真的生产那么大量的论文应该是必须整天埋首研究室的,但是这些大老都已经身兼要职公务繁忙的时候论文还是继续爆量,正好证明了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吾人只要把该大老的著作,在几十年里出版的论著,和他天天忙于酒席、公关交际、两岸及国外乱跑,哪有余闲写论著的干些不是研究的实务是名实一做比较,不都是找『捉刀人』代写的吗,自已至多拿到代写稿,斧正及添改些,就拿去发表于期刋及学术论文出版物及书局出版,而且挂上的不会是无名英雄的『捉刀人』的大名,而是他这个学界大老的大名。于是看到学术大老竟可一年出版几本厚如砖的著作,一见就知道是找人捉刀的,来欺世盗名。此亦为『学术造假』的恶人。

 

人人皆知的,像是政界就有固定的捉刀人,如某国总统,他要发表文告,一定不是出自他的手,必要秘书为其打理,此事理之常,因为政治人物不见得一定学富五车,但文告等公之于天下,不能我手写我心如此任意,总要有体面之文,故有专任秘书打理,人民一定不会置评。但学术界就不同了。因为学者之被称为学者,及功名利录之于身,就是其著作了。如果著作不是他本人所写,其所得的一切学位及教职或官方学术机构的名位,也要全部剥尽,当作落水狗打出及赶出学术界,而且应被起诉判刑,及追回以往一切名位及薪俸。如果台湾学术界能如此自清,纠出学术造假,找捉刀人写著作的所谓著作等身而多到不合常理的『学术大老』,也才是学术界之福。

 

而该位写作者的〈让学界大老去流浪吧!〉结论:

『学界与年轻人继续受骗受害直到假大老们退休是不可避免的残酷现实,须知这些大老还可以利用声势地位,不断的申请延迟退休,到七十多岁可能还在当教授!我自己采取的态度是鼓励年轻人远离研究所,直接亲近业界会比较有前途,也才会有实质的贡献。继续抢读博硕士学位不但对自己无用,也是间接助长这种学界癌症的扩散,对台湾很伤的。』

更是苦口婆心,学界(包括台湾的戏曲学术界)的莘莘学子,岂不应都张大眼睛,多问多闻,用火眼金睛认出哪些是你所从事的学门里的教授是学术造假的所谓的『学术大老』,而远离他们,以免为其污气所污,不但学无所长,而且还成了其『捉刀人』的人选的下场。(刘有恒,台北)
=======================================
让学界大老去流浪吧!

「自我陶醉式」研究 博士怎能不流浪

这是一篇非常精准,对于台湾已经高度无能腐败的学术界,有如暮鼓晨钟的一篇评论。但是我认为这种论文集点的游戏已经玩了很久,台面上掌握大权的学术大老都是这样玩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超出合理范围的论文数据,照理说如果有人可以真的生产那么大量的论文应该是必须整天埋首研究室的,但是这些大老都已经身兼要职公务繁忙的时候论文还是继续爆量,正好证明了一切都是假的!

在我读研究所时多半会知道每个教授的研究专长,他们只要一谈到与自己相关的研究议题就会变得很严肃或很兴奋,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现在的学界人士多数反而习惯于避谈自己的研究内容,只会强调自己的论文或计划数量。以我的经验,如果你很白目,真的追问下去,会发现他们懂的东西其实很少,少到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指导硕博士生的?好几次我碰到让我感到兴趣的论文「作者」,想当面与他们讨论以他为首挂名的那篇论文,得到的反应都是支支吾吾,最后承认那是研究生们「胡乱」做的!原来大教授都不指导学生的吗?绩效点数还必须直接捐给教授?

虽然现在大家渐渐知道这种只注重表象论文数据的游戏,是腐蚀台湾学界能量的癌症。但是不好意思,多数拥有资源的大老自己也都是因为精熟于这种游戏而获得高位的,老实说,我看多数学界大老自始就「不会」做真实有效的研究!十多年前我碰到某顶大研究所几位当时还年轻的教授,兴冲冲的说想提一个三年计划,研究制作一个声纳系统软件,我也是受邀参与研究的成员之一,深感荣幸之下,立即兴冲冲的回家开始研究,三个月后就独力达到他们预期三年后的目标,制作出一个功能完整,超越当时商业产品效能,甚至有更佳操作接口的声纳系统!

我还以为他们会很高兴呢!因为这样就可以立即继续启动追求下一个更远大的目标了!不是吗?但是他们的反应却是自此不再理我!现在想想自己还真的超级白目,完全不懂游戏规则!在他们的角度,我是吹皱一池春水,让他们少拿三年的计划,还损失至少七八篇SCI论文生产的机会。至今那个研究所还是做不出任何声纳系统!但是那几位「学者」,都早已著作等身,高升教授了!多数当过系主任、所长,甚至都当到校长了!当我想升副教授时,他们还有一位来评审我的升等案,答案当然是研究绩效拙劣,SCI论文太少,不予通过啰!所以让我升副教授多延宕了两年,因为应观众要求,我得先去生产几篇垃圾论文嘛!哈哈!

想期待这些掌权者挥剑自宫拨乱反正吗?历史上这好像只有蒋经国先生曾经做到类似的事情!主动放弃权力地位实在太难了!如果要依法行政,修改游戏规则,那么第一个受到检验冲击的就是改变规则的人,前一位蒋部长不就是以很难看的姿势被迫下台的吗?

台湾学界的沉痾真的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疗愈了!依照「惯性」定律来看,黄光国教授说的流浪博士现象是一定会发生的!至少必须再疼痛一个世代(20)才可能慢慢恢复健康,这期间产出的博士就都会是来自「假性大老」们指导的很无用也无力的虚拟「人才」,他们都注定会去流浪的!

除非直接由学界之外的力量,当下就立下新规则,核实检验所有虚浮的论文数据,如果发现任何人,包括教育部长或科技部长,的论文数据不合理,或不能以实际研究的内容获得专业的肯定,就立即拔掉所有他们因此而得到的名器地位!让「大老」们直接去流浪,方能避免他们继续制造假博士,浪费国家资源,也误导戕害更多年轻人的一生!

但是我看让假大老们去流浪的机会是极度渺茫的,学界与年轻人继续受骗受害直到假大老们退休是不可避免的残酷现实,须知这些大老还可以利用声势地位,不断的申请延迟退休,到七十多岁可能还在当教授!我自己采取的态度是鼓励年轻人远离研究所,直接亲近业界会比较有前途,也才会有实质的贡献。继续抢读博硕士学位不但对自己无用,也是间接助长这种学界癌症的扩散,对台湾很伤的。

http://blog.udn.com/yccsonar/19364341
(乡下老师)—张逸中
逸中软件设计公司CEO,前台湾首府大学副教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