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第三节海户、苑户及其他役户(上)

$
0
0

第三节海户、苑户及其他役户

飞放泊人

南海子在明代属上林苑管理。而上林苑是汉朝就有的官衙门,专门管理皇家园林、苑囿。皇帝在偌大的南海子(南苑),围猎、阅武、驻跸,需要大量劳役负责守护、维护苑墙(海子墙)、饲养兽禽,而苑内的御用田需要耕作。于是,海户、苑户及其他役户便应运而生了。

海户可追溯到明代。那时,永乐皇帝朱棣把下马飞放泊进行了扩充,命名为南海子,并筑起了海子墙,豢养了大量珍禽异兽,供皇帝游猎。永乐五年,朱棣还下诏将上林署改为上林苑监,管理南海子等皇家苑囿。上林苑招募一千户山西移民来南海子服役,主要职责是在南海子里维护苑墙、饲养兽禽、栽培林木、种植蔬菜;守护苑内禽兽、蔬果等。因其在南海子服役,故称其为海户,这种户民具体按职业分工的不同可分为菜户、栽户两种。编制为1600户。

随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私阉以求录用。余继登《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一年冬,有自宫聚至四五百人收,哄嚷求用。宪宗云:此辈逆天悖理,自绝其类,且又群聚喧扰,宜治以重罪。但遇赦宥,锦衣卫其执而杖之,人各五十,押送户部,如例编发海户当差……也就是说,明廷把自宫者编发到南海子充当海户成为惩处自宫者措施。这种处置大量自宫者的做法,逐渐成为常例。明人陆容曾说,在遇赦之年,朝廷对宦官颇为防范。冯保之后的司礼监掌印张宏,是绝食而死的。下一任张诚,被贬为南海子看宫墙的净军。会将收押于户部的自宫者,按故事送南苑种菜。 明代中后期,处置自宫者最惯常的做法就是发往南海子充当海户劳动。

明代罗虞臣云:礼部请收京师内郡自腐者一万余人第为三等:上等者,给役宫中;次者,留应各王府补缺;又次者,充海户,皆得岁食粟钱如令。中官考十载》:南海子净身男子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大明会典》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海子供役净身男子1596人,每名于京食月支米三斗。

海户的生活虽然有了一定的保障,在经济上,还享有部分赋役优免权,然而他们的待遇与社会地位却极其低下,无疑是属于贱民阶层中的一种。在《大明会典》中海户是与陵户、坟户、灶户等并列一起的,在《明史》中海户的地位尚不及灶户。

海户只是凭腰牌白日到苑内巡护、耕作,夜晚还要出苑,不得在苑内住宿。海户为了每日上班便利,便在苑门不远的地方建房屋安家,这就是海户屯的来历。今尚有四座海户屯。在朝阳区小红门东边有一海户屯,即羊坊角门外海户屯,现为十八里店乡之自然村。在大兴区黄村镇东北1公里处,有一海户新村,即黄村门外海户屯,原在海子墙西南角,1985年因建设黄村卫星城,海户屯往北迁移1公里建了新村,名海户新村。在通州区马驹桥镇有一海户屯,即东红门外海户屯。最著名的是以“浙江村”闻名的大红门海户屯。

清朝建都北京后,把南海子更名为南苑。顺治年间,南苑归内监管理,后归采捕衙门(后更名都虞司)。康熙二十三年南苑由内务府奉宸苑署管理,下设南苑事务处,大红门建有官署房。该处掌征本苑地赋,供备祭祀之牺牲,管理苑内行宫、寺庙的卫生、保安及苑内农牧等诸多事宜。大量的劳作皆由海户、苑户等役户完成。康熙十一年有海户一千八百余名,包括千户二名,总甲二十二名,小甲八十八名,巡青海户四十八名,门军八十一名,普通海户一千五百九十九名。之后海户名额几经增添和裁减。到了乾隆六十年,海户为一千二百名。

清代时普通1600名左右的海户,每月发给白金(白银)2000两,平均每人1.25两。收入微薄,生活没有保障,因此又赐给每个海户养瞻地34(各时期有增减)。康熙十一年时,每名普通海户给地各二十八亩,坟地八分,宅院一处,面积为七丈乘二丈五尺。之后养赡地亩曾有增减。海户在割牧草上缴的同时,亦割蒿草晾干后,运到城里出售来贴补家用。人称其为海柴

海户主要职责是看护苑内的动植物,未经允许,一切官员黎庶不准入苑,更不准攀墙越壁,规定,里爬杀、外爬发,就是说偷偷进入苑区的抓住要杀头,偷偷出苑区的发现后要发配边疆服役。距海子墙不远有巡墙马道 ,这些海户分段执勤,骑马沿海子墙巡查。偷猎、窃盗蔬果者,捉住治罪。即便海户擅自耕种,私自出卖农作物,及渎职纵容割牧草者也要治罪无赦。

海户除守护苑内禽兽、蔬果外,每年还有割牧草五十八万束。除上缴给上驷院的马厩和庆丰司的牛圈12万束外,其余出售,所得之银作为购买鹿饲料及南苑岁修费用。

每逢皇帝围猎,还要参与相关事务乃至加入围猎队伍,甚为劳苦。海户的负担日益增重,生活已较为艰难。乾隆二十七年,城南水灾。民不聊生,连海户也难幸免。来年春天乾隆来苑中游猎,见前来为他服务的海户们,衣着褴褛,面有菜色。经询问得知是水灾所致。本来,海户有田地、房屋,糊口是没有问题的,去年虽遭水灾,但生活状态应比一般百姓要好,没成想灾情这样严重,自己还要役使他们。乾隆十分自责,承担过错,并按海户1600人的编制,由内帑拿出2000两银子,赐予海户,以略解燃眉之急,度过青黄不接的春荒。海户们跪在路边谢恩,欢喜地山呼万岁。看到海户高兴的样子,乾隆更加惭愧,遂作《海户谣》一诗纪之。

海户在履行职责的同时,把南海子建成了鱼米之乡。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伟业在其所作的《海户曲》中有生动的描写:

大红门前逢海户,衣食年年守环堵。

收藁腰鎌拜啬夫,筑场贳酒从樵父。

不知占籍始何年,家近龙池海眼穿。

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自涓涓。

平畴如掌催东作,水田漠漠江南乐。

架鹅鷿鹈满烟汀,不枉人呼飞放泊……

该诗所描述的当是吴伟业在清初随驾入南苑时的情景,之中也包含了一些海户的相关信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