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辩说衬字        

$
0
0
既如此,那你洛地在上面说了一大段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小重山〕完全可能是:
从(李梦符)〔渔父引〕‖∶七。┆七。|七。┆七。‖加叠(换头减步)为
‖∶七五。┆七。|七。┆七。∶‖;演化为‖∶七五。┆七。| 七。┆三·五。∶‖再演化为
‖∶七五。┆五·三。|七。┆三·五。∶‖的。这样,接着便有了 

“衬字”对词调的意义。接着上文〔小重山〕说下来:
1如果〔小重山〕原有其调其“格”为:‖∶
。┆五·三。|七。┆三·五。∶‖;则,“添字、减字”能产生别“体”——本调内“体式”的变化。
2如果〔小重山〕是由〔渔父引〕‖∶七。┆七。|┆七。‖演化的,则,“添字、减字”能产生新“(词)调”——“词调”的演化。
情形非常繁复,不能展开。这里只以一个常用令调〔阮郎归〕为例,略说与它相关者。按我的理解列诸调数字谱(为省目,下列数字谱中,句前所带一字领略。词作后号码系《全宋词》号码)。
七,〔阮郎归〕。加叠(换头减字)为
‖∶ 五。|七。┆五。∶‖
晏殊: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八,〔双头莲令〕。‖∶七。┆五。|七。┆五。∶‖
赵师侠:
太平和气兆嘉祥。┆草木总成双。|
红苞翠盖出横塘。┆两两斗芬芳。‖
干摇碧玉并青房。┆仙髻拥新妆。|
连枝不解引鸾凰。┆留取映鸳鸯。‖
系〔阮郎归〕过片添字而成〔双头莲令〕——“花露重(重)草烟低”,还是〔双头莲令〕过片减字折腰而成〔阮郎归〕—— “(干)摇碧玉·并青房”?虽然〔双头莲令〕出现甚迟,且仅赵师侠一作,然而以下诸调与其说与〔阮郎归〕相涉,不如说皆由此〔双头莲令〕之“格”所演化。
九,〔武陵春〕。‖∶七·五。|七。┆五。∶‖
即〔双头莲令〕。惟两首句不韵小异。如欧阳修“宝幄华灯相见后”(150)。
十,〔导引〕。‖∶ ┆五。|七·五。∶‖
亦近〔双头莲令〕。所异者二:(1)首句“四·五。”如和岘之作:“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8)——可视为七言加衬“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2)两片次出七言不韵。
十一,〔喜迁莺令〕。‖∶三·。三°。┆五。|七。┆五。∶‖
似叠〔阮郎归〕之下片而成此调:惟过片出处不韵。如张元干之作“文倚马·笔如椽。┆”(1092)。下片首韵断作“三。三·┆六·|”转仄韵一“体”,当由此演化。
十二,〔桂华明〕。当为:‖∶七·┆五·|七·┆五·∶‖
侯寘:
月破云轻天淡注·┆ 夜悄花无语·|
莫听阳关牵离绪·┆拌-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 春逐行人去·|
不是酴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七·┆五·|七·┆五·∶‖组合之仄韵调,可视为皆出自此调。两对句,系“五言前带一字领”,显甚;众谱皆断为“三, 三”,误。以下〔折丹桂〕、〔望江东〕、〔迎春乐〕等同此。
十三,〔折丹桂〕。当为:‖∶七·┆五·|七。五·∶‖
王之道:
照人何处双瞳碧·┆ 欲去江城北·|
过江风顺莫迟留。  快-雁序飞联翼·‖
西湖花柳传消息·┆ 知是东君客·|
家书须办写泥金。 报-科名题淡墨·‖
即〔桂华明〕(两结句带领五言),惟两次出七言不韵异。如王之道“照人何处双瞳碧”(1156)。
十四,〔望江东〕。当为:‖∶七·┆五·|七·┆五·∶‖
即〔桂华明〕。四对句皆系带领五言,如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413)。
十五,〔庆金枝〕。当为:‖∶ 五。|七。┆五。∶‖
亦〔双头莲令〕,惟首句由“七言”减步为“五言”,如张先“青螺添远山”(59)。四对句五言带领。
十六,〔迎春乐〕。当为‖∶七·┆五·| ·┆五·∶‖
周邦彦:
清池小辅开云屋·┆结-春伴 往来熟·|
忆-年时纵酒杯行速·┆看-月上 归禽宿·‖
墙里修篁森如束·┆记-名字曾刊新绿·|
见说别来长。 冷-翠藓 封寒玉·‖
亦〔桂华明〕。次出,带领七言;众谱断为“三,五”;误。三对句系带领五言,众谱断为“三,三”;误。下片首对为带领用衬五言,众谱断为“三,四:‘记名字,曾刊新绿’”;尤误——与本调系全奇句型结构(逻辑)不合。末出系由“七言”减步为“五言”;众谱作“三,三”断,误。
十七,〔双雁儿〕。‖∶七。┆五(三·三)。|七。┆五。∶‖
杨无咎:
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
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岁圆。‖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
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亦〔双头莲令〕。除首对可视为五言添字摊破为“三,三”,馀三对句皆为带领五言。〔醉红妆〕等同此。
十八,〔醉红妆〕。‖∶七。┆五(三·三)。|七°·┆五。∶‖
即〔双雁儿〕,惟末出七言不韵小异。如张先“琼林玉树不相饶”(70)。
十九,〔荔子丹〕。当为:‖∶七。┆五。|七· 。∶‖
《高丽乐志》:
斗巧宫妆扫翠眉。┆相唤 折花枝。|
晓来深入艳芳里·红香散露浥 在罗衣。‖
盈盈巧笑咏新词。┆ 舞态 画娇姿。|
袅娜文回迎宴处·簇-神仙会赴瑶池。‖
亦近〔双头莲令〕。上结众谱作“三,五”“红香散,露浥在罗衣。”不若作(五言添步)用衬七言为长。末结众谱作“三,四”“簇神仙,会赴瑶池。”误:非但文意不通,更与本调句型不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