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北昆 刘剑钧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转载]北京知青抗争记(二)

$
0
0

            八十年代山西北京知青抗争始末

                 第一节  风   起

             

               “火苗”是这样点燃的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人民日报》随即发表了《全面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社论,全国性“否定文化大革命”舆论文章扑面而来。以邓小平、胡耀邦为首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是继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大地吹来的又一缕清风,它为中国改革开放新国策扫清了思想理论上的障碍。

然而在这一段时期,山西省原平县却显得死水般的平静。原平县大中型企业大多是七十年代初新建的,受文化大革命干扰较少,几乎没有“文革人物”。所以,绝大多数工矿企业还是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在文革中饱受迫害的北京知青,当时有800多人的户口在原平县,他们分散在几十家国营单位里工作,其中有71人在远离县城的村庄,还属于农业户口。这时的北京知青大多成为生产企业骨干,在基层当领导的也不在少数。此外,他们都在忙于组织家庭、抚养独生子女,生活的艰辛似乎使他们变得麻木了。只有节假日知青之间串门时,他们才偶尔发发牢骚。

1984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以每天二集速度连续播放根据梁晓声先生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这在死水一滩的原平县北京知青群体中,瞬间掀起波澜。

剧情大意如下:1979年的冬季,北大荒某生产建设兵团接到了知青返城的文件,但团长却想扣押这份文件。工程连营区女战士裴晓芸头一次背枪上岗,心情格外激动,陈道明饰演的连长曹铁强告诉她下岗时去白桦林接她。团部会议室里,各连干部就团长擅自扣压文件一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曹铁强回忆起往事,感觉到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知青返城的浪潮。寒风更加猛烈,一场暴风雪咆哮席卷了北大荒,800名知青举着火把汇集到团部,愤怒地等待着团部的答复。场面突然失控……团长被愤怒的知青们打死,团部被烧,团部大门门框上用麻绳系上团部血红的大印,知青们拥挤地抢夺大印,为自己《回京申请表》盖上返乡的通行证……


9月末的一天,艳阳高照,地表温度达40度。原平化肥厂东货场大门口,运煤卡车出出进进,尘土飞扬。原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马志雄到货场买过冬煤炭,负责看管储煤场的刘晓泉吩咐运输工给装好煤。马志雄与刘晓泉都是1968年12月13日从北京市二十五中学到原平县解村公社插队的同学,两个人就蹲在大门口聊了起来,话题是昨晚热播的《今夜有暴风雪》。




刘晓泉自小在东单青艺大院长大,其父主演苏联话剧《夏伯阳》的大幅剧照曾高悬东长安街青艺剧场宣传栏内很长一段时间。性情直爽且有演员天赋的刘晓泉动情地说,“咱们怎么没赶上‘门口挂章’就能回家的好机会啊。不行,咱们得找北京市政府说的说的去,花二分钱就把咱们北京户口给销了,这太不公平了。”

10月1日中午12时,原平县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师王莹家,三个教师家庭在一起过节。马志雄向王莹夫人于焕生说起了他巧遇刘晓泉的事儿,快人快语的于焕生一听就来了灵感,说,“不行,咱们得向北京市政府写信反映。”她转脸对在场的原平县二中北京知青张明说,“你是语文老师,这封信你来起草,我们都签名。”

王莹与于焕生都是北京景山中学66届老高三高材生,正准备考大学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大学没上成,1968年11月双双被发配到原平公社桃园大队插队,那时他俩年龄都超过20岁。青春期萌动,1970年于焕生生下她的大儿子,这是原平县出生的第一个北京知青后代。为了解决他俩实际生活困难(孩子曾送給老乡抱养),县革委会安排他俩在原平县商业网点当售货员,成为原平县前两名被招工的“苦难知青夫妻”。

一项沉稳的王莹想了想说,“我们景山中学100多名来原平插队的,90%是中宣部、文化部、人教社的高干子女和高知子弟,那时他们老爹老妈挨整才下了乡,邓力群的儿子邓英淘就是我们村的。过了几年,老爹老妈一恢复工作,都把他们的孩子调回北京。就剩下我们十来个老北京人家庭出身的,要说不公平,这是最大的不公平,我看这封信重点朝这方面写。”

10月4日晚6时,原平县第一中学英语教研室,25瓦白炽灯泡灯光显得格外昏暗,灯泡下凑了五个人头。王莹拿着张明起草的一页信纸,向应邀而来的三位北京知青老师介绍着这封信起草的过程,大家都是老朋友,彼此很熟悉。其它三人均来自北京二十五中学——原平化肥厂中学英语教师储培德、原平铁路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樊立人和原平铁路中学高中英语教师陈君远。

王莹对我说,“老陈,你和老储都是中央电大汉语言系毕业的,你们俩来修改这封信吧。”

后来我们又碰了二次头。最终,这封致北京市政府的《第一封公开信》是由王莹、樊立人和我定的稿,请原平县第一中学打字员在夜晚偷偷用学校打字机打印成正式文字,她也是北京知青。

这就是后来被原平县北京知青称为“原平五杰”的五名中学教师的起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047

Trending Articles